垃圾管不好,谈什么绿色和美丽?

垃圾分类的民间热议背后,更宏观的顶层设计正在推进。垃圾围城和垃圾围村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现代化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无废城市”试点被当做一把钥匙,开启源头减量和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动。

责任编辑:顾策 汪韬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彭琪月

(本文首发于2019年6月20日《南方周末》)

垃圾分类的民间热议背后,更宏观的顶层设计正在推进。

垃圾围城和垃圾围村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现代化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无废城市”试点被当做一把钥匙,开启源头减量和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动。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12月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从60个候选城市中筛选确定了11+5个城市和地区作为试点。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覆盖率、有害垃圾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生活垃圾资源化率等内容被列为“无废城市”的考核指标。

“无废城市”试点的建议最早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与多名院士联合提出。垃圾分类与“无废城市”有何关系?“无废城市”走向何方?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了杜祥琬院士。

杜祥琬 (资料图/图)

垃圾填埋了并不等于无害化

南方周末:怎么理解“无废城市”和垃圾分类的关系?

杜祥琬:“无废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是垃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