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致癌?益生菌无益?2018年这些食品安全热点值得回顾

2018年食安热点事件,一大特征是舆论关注点正从某个产品的安全与否,延伸到对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的建设,进而转向对保护消费者、对公平对待所有市场主体的探求。

责任编辑:何海宁

三文鱼被淡水虹鳟“强攀亲戚”,或许是2018年公众印象最深的食品安全领域爆款事件。(东方ic/图)

2018年食安热点事件,一大特征是舆论关注点正从某个产品的安全与否,延伸到对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的建设,进而转向对保护消费者、对公平对待所有市场主体的探求。

一个有意思的趋势是,2018年的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中,“进口”占到了1/4,无论是“酸碱体质”、咖啡“致癌”谣言还是益生菌“无益”的谣言,消息最早都源于国外,而后快速波及中国。

咖啡真的会致癌?益生菌成了“无益菌”?三文鱼标准之争,知名辣条品牌上黑榜,“酸碱体质”骗局被戳穿……刚刚过去的2018年,公众最关注哪些食品安全热点?你是否误信了朋友圈流传甚广的谣言?

2019年1月3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8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食品领域最“大牌”的专家学者,逐一解读2018年的12大食品安全热点事件。

由食品安全转向“社会共治”

三文鱼团标之争,江苏消保委“酱油报告”引发争议,“职业打假”被列入扫黑除恶名单……综观2018年食安热点事件,一大特征是舆论的关注点正从某个产品的安全与否,延伸到对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的建设中,进而转向对保护消费者、对公平对待所有市场主体的探求。

在2018年的12大食品安全热点中,此类事件占到1/3。

“三文鱼团标问题,拷问行业协会如何对待消费者的利益;辣条‘同品不同标’,质问执法者的傲慢。”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举例。

三文鱼被淡水虹鳟“强攀亲戚”,或许是2018年公众印象最深的食品安全领域爆款事件。从5月底到8月,中国渔业协会、水产加工与流通协会先是声称“淡水虹鳟也是三文鱼”,后又携手水产企业制定团体标准,将虹鳟归入三文鱼(详见南方周末2018年5月31日《三文鱼被淡水虹鳟“强攀亲戚”背后——“水产造假严重程度,超出很多人想象”》,2018年8月14日《自律还是谋利?协会与企业联手定标,虹鳟成“真三文鱼”》,2018年8月22日《专家律师质疑,协会高调应战,上海召开三文鱼“消费者听证会”》)。

“将虹鳟列为三文鱼显然不合适,没有充分调研分析,仓促发布标准,引发了不必要的市场波动。”上海海洋大学原校长潘迎捷批评,虽然初衷是鼓励国产虹鳟养殖业发展,但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国消费者对三文鱼的特殊喜好。

事实上,虹鳟也是优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