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药品回扣,就能遏制药价虚高?

一些医院组建了纠察队,门诊病房巡查,甚至有过程摄像、便衣盘查,保安们“捕获”医药代表,会得到四位数的奖励。

责任编辑:吕明合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万晓华 钱潇

江苏南京,一家医院禁止医药代表进入诊疗区域的警示牌。医药代表的日子,最近不好过。(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1月5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医院忙自查,药代被放假,药企上黑榜:打击药品回扣,就能遏制药价虚高?》)

一些医院组建了纠察队,门诊病房巡查,甚至有过程摄像、便衣盘查,保安们“捕获”医药代表,会得到四位数的奖励。

除了医院院长这一高危群体,近半数案件的主要受贿人,都是科室或部门负责人。

一项针对全国医务工作者的调查中,仅23%医生承认自己收过回扣。但近40%支持收回扣;超过半数认为收回扣“不合法但合理”,更有8.4%觉得“合法合理”。

去医院,谢亮已经好几天没敢背双肩包了。

“现在连跟医生打招呼的机会都没有。”这位在上海从业近五年的医药代表自嘲。跟医生见面、熟悉直至业务往来,一直是医药代表的基本工作。拓展业务时,他们往往要带着药物和产品资料,双肩包早成行业标配。

但现在,“双肩包人士”成了医院最不受欢迎的人。保安们睁大眼睛,热切期待逮住哪怕一名医药代表。

紧张的气氛是从2016年平安夜开始蔓延的。这一天,央视推出历时8个月的调查《高回扣下的高药价》,节目暗访了上海、湖南两地6家大型医院。镜头前,长期隐藏在医药销售环节深处的利益链被揭开。根据报道,医药代表拿到的提成是药价的10%,医生收受的回扣占药价的30%-40%。

2016年12月25日凌晨,国家卫计委连夜发文,立即要求上海、湖南两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高价回扣事件展开调查,依法严肃处理违规人员。

所有人都察觉到了不同以往的气氛。“医院里以前也有不准医生接触医药代表的告示,但这次是动真格了。”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市里几乎每家医院都在自查自纠,“见到熟悉的面孔,你也得装不认识”。

针对回扣的“执法”风暴一浪高过一浪。上海、湖南、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以“回扣门”事件为导火索而揭开的黑洞,正吞噬越来越多的药企。

处于“风暴圈”的医生和医药代表人人自危,没人知道这场“风暴”何时结束。

高压之下,医药企业纷纷低调行事。谢亮所在的药企已发出通知,暂停邀请医生参加学术活动。一些同行甚至尚未过年就提前放假,“听说有人待命快两周了,何时恢复上班,目前还没通知。”

高压巡查

在事发地之一的上海,这样的非常时期,起码要持续到2017年6月。

2016年12月25日下午,上海市卫计委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医疗管理和行风建设大会,决心已然昭示:从2016年12月起,开展为期半年的“加强医疗管理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专项行动”。

“早上交班、领导晨会上都再三强调,医务人员不得与医药代表私自接触、不得向医药企业和配送商提供医生用药的相关数据。&r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