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老宅

在宅弟这个概念被无比重视的儒家文化圈里,老房子收藏其实已经拥有热门市场。……在被认证“国际慢城”的韩国全州,800间老韩屋通过收藏、修复和功能再造,不仅升至天价,甚至还影响了整座城市的发展。

德国一部叫《黄修志——一个收藏老房子的人》的纪录片获得了2007年加拿大班芙国际电视节纪录片奖。片子的主人叫黄修志,加拿大籍华裔企业家,德国电视团队拍摄了他三年,因为在商海经营到50多岁时,黄修志在中国定居下来,在离上海百里之外的同里古镇买了一院老房子,取名醉枫园。

醉枫园只是黄修志“收藏时光”的开始,1999年,黄修志买下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纵横上海十里洋场的黑帮老大杜月笙常年居住的宅子。不止“杜家老宅”,2000年开老宅收藏的黄修志接连大手笔收藏了徐志摩故居和静安寺。海宁路的徐志摩故居拆迁时,黄修志第一个赶到买下,拆编过程中,又发现附近一条街上的68间旧宅也值得收藏,便全部购置到仓库里。15年下来,黄修志已经收藏了150幢老宅子。黄修志的收藏正在同里古镇慢慢复原,20个老匠人,复制了2%。

与单件藏品不同,尽管老宅收藏无比费时耗资,在北京的古玩市场上,“收售老宅”的招牌已经被打得火热,甚至从老房子上拆下来的条石、柱础、旧木、旧窗这些布满灰尘的构件都成了热门宝贝。“三年后转手,就算不翻倍,涨一半没问题”已经成了平均涨幅。

不仅如此,亚洲的一批建筑师也在觉醒亚洲文化的失落。亚洲人的文化创造劳动价值应该如何实现?蕴涵在建筑传统之中的生存智慧被放大和突显了出来。

2014年,韩国庆州樱花马拉松的赛道周边,比十公里樱花跑道更受注目的一片老韩屋建筑,这片被称为庆州良洞村的传统韩村建筑,在2010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朝鲜时代的清白吏孙仲暾和哲学家李彦迪出身于此,后来慢慢形成了氏族村落,两个家族在庆州良洞村的历史长达500多年。在传统文化被极致推崇的韩国,良洞村的每一处老宅都价值连城,甚至它的保护、修茸、交易及日常化使用已经衍生成了一门学科。

韩国全州是百济王朝都城地。全州丰南洞和校洞一带,800多间传统韩屋成为全州被由国际慢城联盟认正为“国际慢城”的主要缘由。学忍堂作为被全北民俗资料第8号所指定的的韩屋代表建筑,是朝鲜高宗时代承训郎英陵参奉的忍齐白樂中的故居。学忍堂现在占地500余平米,内含当年主屋、别斋、石库大门和行廊舍廊,99间房完整展现了朝鲜末期传统建筑内容。易手至今,现今的主人并不鲜为人知,但作为民宿经营,在国际游客间一房难求的学忍堂已经成为韩国老建筑留存的样板间。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