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再富,也不可富孩子(7)

孩子面对的诱惑不是不多,相对来说,只是银码较低。随着孩子开始懂事,父母的日常身教和每日的理财消费习惯,都在打造孩子的金钱观,对日后孩子的个人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拖延“霎时冲动”的消费

学会区分“需要”和“想要”后,孩子的第三个理财教育基础,就是掌握延迟满足的能力。现今社会凡事讲求效率,工作如是,消费行为也如是。以前有广告口号“想做就去做”,鼓励人只要有物欲,便要努力争取以求即时满足,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反响。这一代孩子也不自觉地沾染上这种风气,一旦成为习惯,对往后的财富观和消费行为都会有负面影响。

人对物质欲望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再正常不过;然而追求物质欲望犹如进入单程路,要求的待遇和质量随年月有增无减,以往数百元的手袋皮鞋已不能满足,愿意花费的金额也愈来愈高,大人如是,小孩亦然。

其实也不用诧异,得一想二正是孩子普遍的天性,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每日接触的诱惑实在不少,面对想要的东西往往不懂节制。例如,刚吃了一杯雪糕,又会要求另一杯(健康问题不在他们考虑之列);刚得到了一个新铅笔盒,转眼间又想买下另一款式,倘若得不到,部分孩子还会用他们的“杀手锏”,在大庭广众下发脾气,大吵大闹去为自己争取权益。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孩子的问题,因为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但其实家长也责无旁贷,问题根源或许是来自家长有意无意的鼓励和娇纵。父母爱子女,怕他们吃苦,怕他们被比下去,因此尽量用金钱和物质去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谁知适得其反,这些“爱的表现”间接令孩子成为“小王子”、“小公主”,一个个经不住风浪,承担不了责任。

作者:雷裕武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善于试探父母底线

不错,这一代孩子普遍非常聪明,他们善于通过与父母“交手”来试探父母处事的底线,然后再寻找好处,相信这是天赋的本领,即使三至四岁的小孩也运用自如,例子更是俯拾皆是,如我们经常见到不少孩子会在公共场所大哭大嚷,迫使父母听从自己。这些举动确实令父母不知所措,最终无奈就范。一旦孩子成功“起义”,他们便会认定这是有效方法,日后只会变本加厉。

又例如,当孩子清楚地知道每周拿零用钱后,所有个人消费开支理应自行负责;但当孩子看到心仪的漫画或小精品时,便会乖巧地转向祖父母“下手”,若因此提高成功概率,日后也会向这个缺口进攻。倘若父母能多关心孩子,在问题出现时立刻纠正,情况必然大大改善。

或许大家曾有类似经验:购物只在于一时冲动,可能由于价钱不高,也许为了奖励自己,结果物无所用,满足感瞬间即逝,最终只是在家里增添了一些杂物。

孩子面对的诱惑不是不多,相对来说,只是银码较低。延迟满足是控制消费欲的重要一环,因为追求无止境的欲望正是推动消费的原动力。

在一次亲子讲座中,我认识了一位母亲,当时她与孩子的关系不太和谐,因她拒绝给孩子购买名牌球鞋。原来该名母亲一直有冲动消费的习惯,虽不至于成为购物狂,但每每看到心仪的东西便不假思索地买下,并会经常拿着大包小包回家,她甚至不避嫌地在孩子面前购物。因此孩子知道母亲不让他购物时,便反应很大,认为母亲言行不一,只会宽己严人。

随着孩子开始懂事,父母的日常身教和每日的理财消费习惯,都在打造孩子的金钱观,对日后孩子的个人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网络编辑:小碧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


回复

2013-12-03

OK

回复

2013-11-28

从这件事本身出发,更多让我们看到的是父母与孩子本身就存在着问题,继而引发了这样的问题。如果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真正在意的的是金钱,是否太有心计。如果假如不是这样,那孩子应该多的是需要父母的关心,如果你是亲子教育专家,就不应该这样去看待问题,这么小的孩子本身就应该天真快乐,而不是如你们所说的这样。这家庭教育从孩子的快乐作为出发点,而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什么人作为出发点。

回复

2013-11-25

如果经常不满足孩子的这些欲望,那又会造成什么后果呢?今晚思考的话题。

回复

2013-11-23

“富二代”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西方发达国家罕有类似中国的“富二代”现象。放眼全球,国外不少顶级富豪的后代都有着与父辈不一样的人生。他们愿做负重前行的“负二代”,不愿做腐化堕落的“腐二代”。何况,他们根本没有条件做“腐二代”,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富豪“不遗产”。例如:全球富豪排行第二名的巴菲特,多年前就对子女明确表示“不遗产”,3个孩子都必须自食其力。巴菲特曾在妻子的劝导下给儿子霍华德收购了一家农场,但霍华德必须按期缴纳租金,否则立即收回。巴菲特还在遗嘱中宣布,捐出99%个人财产给慈善事业,用于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以及为计划生育方面的医学研究提供资金。在这种家规背景下,巴菲特长子霍华德长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种植大豆与玉米,还曾远赴非洲4年参与一场全球对抗饥饿的“战争”。霍华德的弟弟彼得•巴菲特的人生道路走得也很精彩。他曾做过专业作曲家、制片人、演员、录音师、独立唱片公司老板,还曾参与电视剧、电影的制作,取得骄人的成绩。

回复

2013-11-22

赞同!

回复

2013-11-22

我们做父母的该好好看看这样的文章。财富或者是资产,是父母的辛苦劳作所得,理应合理支配使用。但我们额通常做法是,都给孩子留着。其实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更加不努力不感恩的下一代。如何规划孩子的未来,不是靠父母的给予,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自身的成就,哪怕不是老板,不是官员,但他们快乐的生活着,耕耘者,收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