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评论】中国城市有资格谈生命力吗?

今天的中国城市,除了时间积累下来的群落个性,我们众多独特的地域文化正在被快速地消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会产生这样的感慨,谁说中国的城市古老,中国的城市都是新的;谁说中国的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明的踪迹在哪里?

责任编辑:史哲 陈斌 蔡军剑

 (叶丹/图)

看到本文标题,有不少读者可能会脱口而出,“凭什么没有?”

感觉有必要聊一下城市生命力的话题,缘起2013年10月12日举办的广州·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论坛开幕式上,广州市长陈建华问了一个颇具哲学意味的问题——当广州建城五千多年的时候还是充满活力吗?中国古代城市曾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据了突出的地位,但在当代,在经过一个颇为辉煌的增长之后,城市突然开始让许多中国人感觉到了巨大的困扰。

这其实是一个好现象,仓廪实之后,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

从进化的角度,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极大降低交易费用,体现了更高级的生活方式。

决定城市生命力最根本的因素在于,一个城市必须有维系自身延续的经济活动。它不一定要多大规模,但必须足够。事实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4)


回复

2013-10-25

原生态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回复

2013-10-24

知道的所有当权者警惕,不能只顾GDP,我们不要做让后人耻笑的古人,不要给后人留下一片光怪陆离地冰冷建筑,那样,我们肯定会被嘲笑的。

回复

2013-10-23

从大都市那些渗透着暴发户恶俗习气的标志建筑看得出,这些当政者的审美能力跟白痴差不多。

2013-10-20

现在城市的面貌往往取决于当政者的好恶,他们有什么样想法,有什么样审美水平,就差不多决定了这个城市形象了。

回复

2013-10-23

学美国的立法 学日本的消费 学德国的制造 学英国的素质 学中国古典文化

回复

2013-10-23

我们拆了建,建了拆。一个村落或者一座城市他积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韵味全都拆没了,再也回不来了。这个韵味说其实就是所谓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岁月沉淀出来的,不是造出来的。除了这些我们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没了这些,谁还信我们是文明古国。

回复

2013-10-23

广州市长陈建华问了一个颇具哲学意味的问题——当广州建城五千多年的时候还是充满活力吗? 颇具哲学意味的问题? 怎么颇具?什么哲学意味?这个问题有意义吗?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问谁?答案是什么?怎么定义城市的活力?怎么知道广州建城时就充满活力?什么时候广州开始充满活力? 颇无水平的问题,颇无水平的引用。

回复

2013-10-23

城市的文化与城市发展并存的机会很少啊。 这么说吧,今年暑假我回到家乡的时候看到了新建的河堤走廊,走廊上每隔一段就有一幅浮雕,题目是“老城旧事”,画里的生活场景——老城门、旧街景,爸妈看了多还有很多感慨。 但是短短几十年,一切都已面目全非。全新的城市,文化氛围暗淡了很多。举例来说吧,虽然一直以来打着“大千故里”的旗号,但城里学国画,写书法的氛围与其他地方相比并不突出多少。 如果说“变化”既是“发展”,是活力。我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吧。文化渊源才是一座城的根本,城市的活力不是有多新,变化多快。而是,文化的活力与发展的历久弥新,常年不衰。

回复

2013-10-23

城市是什么,当今的中国人还不懂,只觉得越大越气派,很幼稚。

回复

2013-10-23

对 城乡的物质差距虽然在缩小 但精神方面的鸿沟是难以逾越的 城市人相对素质高 农村自然不乏温存 但更多的是以小农经济和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产生的自私 狭隘 与冷漠 这也是当前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之一

2013-10-22

生态城市是方向,但是以目前中国人的心态和文化观念水平,我们只能奔着一个错误的方向了。城市是以一定的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

回复

2013-10-23

连理论都算不上,不过是在闭谈的水平

2013-10-23

南周就这样了? 说服人的最好的方式是能添上一些细节? 活力?怎么个活力法?居住在里面的人是个什么状态? 历史给当下之人的影响是什么?将来又能走向何方? 作者不过是在空谈理论

回复

2013-10-23

南周就这样了? 说服人的最好的方式是能添上一些细节? 活力?怎么个活力法?居住在里面的人是个什么状态? 历史给当下之人的影响是什么?将来又能走向何方? 作者不过是在空谈理论

回复

2013-10-22

千百年后?神经病,刚建起来没满十年就折掉重建了,还谈千百年?不出百年,全都推翻重建,按领导的意图重建!

回复

2013-10-22

城市特征和个性是整体的,不是什么一栋央视大楼能代表的,苏州黛瓦粉墙、上海的石库门,北京的四合院这才是城市的灵魂和个性,现在城市的混凝土建筑千遍一律哪有个性可言?文化更不谈了。

2013-10-19

现在我们的城市,看来越来越有个性了,这种个性只是建筑风格而已,像央视的大楼等等。但是要发现城市特有的文化氛围正在缺失,这样看来我们的城市又变得越来越没有个性了。

回复

2013-10-22

目前中国的新型城镇化鼓励发展中小城镇,如果你的家乡还算宜居,那就回家乡吧。

2013-10-19

不想住在没特点不宜居的城市 ,对后代没交代,搬到哪里 ?

回复

2013-10-22

生态城市是方向,但是以目前中国人的心态和文化观念水平,我们只能奔着一个错误的方向了。城市是以一定的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

2013-10-21

城市的概念是什么?莫非就是鳞次栉比的钢筋水泥建筑物及其嘈杂于其中日益拥挤的人群。

回复

2013-10-22

没有发掘文化内涵,只是争指标。

2013-10-19

现在的城市基本上是千城一面,每个城市都在争高度第一。

回复

2013-10-22

何为宜居城市?居住的人说了算。

回复

2013-10-22

城市化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无论怎么变,事物终归回到它的本质上去

无言
回复

无言

2013-10-21

这对“一切向钱看”的国人或者“大人们”来说,重要么?

回复

2013-10-21

在茫茫动物种族里,中国人不过是一块海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