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黄白】农村学生的竞争优势

要申请美国大学,你把中国的农村生活经验直接写入申请表就是。你可以写自己怎么根据农村经验为古文古诗洗出当年真面目;你还可以写如何为小学生补课,或督促邻居给新生儿打防疫针;或告诉某大叔,种子站供应的外地良种应该先种三分之一面积,试过了没有水土不服,才能全面推广,等等。即使在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农村经验仍然受人尊重。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刘伟峰

图为山西永和县南庄乡小学里简陋的教学环境和孩子们的学习用品。 (新华社记者 范敏达/图)

即使在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农村经验仍然受人尊重

2013年7月4日的《南方周末》,刊登了浙江嘉兴市一中杨胤同学的来信,题为《贫寒子弟的竞争优势》。信中说:暑假来临,班里不少同学报了各种各样的进修班。但是,“全国到底有多少同龄人可以共享这些资源呢?……在知识、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也该设法帮助贫寒子弟扩大竞争优势、开阔眼界。这,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题中之义!”

贫寒子弟是否有竞争优势?仅是一般而言,笔者倒也说不上来。不过,有一个与贫寒子弟高度复合的群体——农村学生,愚意以为,还是有相当竞争优势的。

首先,非常明显的一条,中国传统文化是农耕文化,如果你有农村生活经验,必然有助于理解古文古诗。比如,李白有首小诗《秋浦歌》(其十四),古典诗歌中很少见地描写冶炼作坊:“炉火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70)


回复

2016-08-02

作为一个农村学子来说,你这篇文章有失偏颇。

回复

2014-07-30

是的!

2013-09-08

这是我在南周刊看过的最烂的一篇文章,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

回复

2014-01-07

你是辩论的好手,可惜讨论实际上和辩论是有区别的。我想,辩论侧重驳倒对方,很多情况下都具有抓住对方个别弱点或漏洞(这些弱点或漏洞,有可能,对于不是精于辩论的非专业选手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又或者说这些弱点或漏洞对于主体阐述问题是不伤大意的。)穷追猛打的。比如上面你说我的单位好不好与我无关,你无权评价,事实也是如此,但是我之所以说出我的单位,是因为你之前说好公司的老板不看重农村经验,可是我们老板就看中我的农村经验,那我是不是要点名我的单位还不错来驳倒你呢?可是关于我的工作除了用作我之前观点的举例,无任何其他用处,肯定与你无关,可定不需要你评价。再说讨论,讨论以达成共识为目的,这就决定了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钻牛角尖,不要抓着有些漏洞穷追猛打,要懂得忽略。不知道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否表达清楚。就这样吧。

2014-01-04

我的年龄、学历、工作和收入纯属隐私,无法透露,抱歉!你的单位好不好那是你的私事,与我无关,我无权评价。我一直在跟大家探讨,而且我的探讨完全立足于中国农村现实社会,例如:吴曾提到种子公司如何如何,可惜这个机构早已撤销,他的例证自然无法立足,至如此类,还有很多。吴当然可以用例子说明论点,但这例证必须要有代表性,因为生活中各类例子太多了,我们不见得会全部仿照。你领导如何看待你的背景,也是他和你之间的事,更与我无关,毕竟目前多数工作不太要求农村背景,尤其高薪的更是如此,否则大家都跑农村生活了,谁还呆在城市?我就是土生土长农村人,身边很多跳出农门的成功例证,但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农民劳动者,而且自己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我不从来不信任何居高临下式的说教。况且,现在的农村社会早已不是吴当年的情形,早就天翻地覆,他了解不充分,自然没有说话的底气。

回复

2014-01-04

我的年龄、学历、工作和收入纯属隐私,无法透露,抱歉!你的单位好不好那是你的私事,与我无关,我无权评价。我一直在跟大家探讨,而且我的探讨完全立足于中国农村现实社会,例如:吴曾提到种子公司如何如何,可惜这个机构早已撤销,他的例证自然无法立足,至如此类,还有很多。吴当然可以用例子说明论点,但这例证必须要有代表性,因为生活中各类例子太多了,我们不见得会全部仿照。你领导如何看待你的背景,也是他和你之间的事,更与我无关,毕竟目前多数工作不太要求农村背景,尤其高薪的更是如此,否则大家都跑农村生活了,谁还呆在城市?我就是土生土长农村人,身边很多跳出农门的成功例证,但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农民劳动者,而且自己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我不从来不信任何居高临下式的说教。况且,现在的农村社会早已不是吴当年的情形,早就天翻地覆,他了解不充分,自然没有说话的底气。

2013-12-31

我看了你的很多评论。我想跟你探讨一下,你了解“比较优势“?吴老师说了这样多,其实主要的意思就是农村学生要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来。这样在竞争的时候才可以处于相对优势。我想可能就是现在的农村现状太差了,吴老师才希望提笔给农村学生打气,希望农村学生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至于说文章提到的农村学生有可能有理解古诗的优势,不是论点,只是举例,你应该知道举例主要说来说明论点的,很多人却把当做论点攻击)。还有,很多地方有可能,你看文章的时候可能跳过了。还有,你可不可以晒一下你的年龄,学历,工作,收入。因为我在你的留言中,只看到挥刀的凶狠,丝毫没有共同探讨的谦逊。希望你提供的信息,希望能够看到一个更加饱满的你。谢谢

回复

2013-12-31

我看了你的很多评论。我想跟你探讨一下,你了解“比较优势“?吴老师说了这样多,其实主要的意思就是农村学生要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来。这样在竞争的时候才可以处于相对优势。我想可能就是现在的农村现状太差了,吴老师才希望提笔给农村学生打气,希望农村学生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至于说文章提到的农村学生有可能有理解古诗的优势,不是论点,只是举例,你应该知道举例主要说来说明论点的,很多人却把当做论点攻击)。还有,很多地方有可能,你看文章的时候可能跳过了。还有,你可不可以晒一下你的年龄,学历,工作,收入。因为我在你的留言中,只看到挥刀的凶狠,丝毫没有共同探讨的谦逊。希望你提供的信息,希望能够看到一个更加饱满的你。谢谢

2013-08-18

话不能这么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看似有理,实际上在中国特殊的政治语境中,已成了堵别人嘴的利器。宇宙万物,芸芸众生,谁都不敢保证自己对某种现象进行过充分调查,更不敢保证自己的发言绝对正确。你的思维,其实就是用“他人有错”,来夺取他人发言权,而论证反正自己的“无比正确”,这是不折不扣的悖论,你所反对和坚持的都不曾存在过。另外,思维是无形的,不可能被破立,或对或错都有存在的道理,通过正误对比,才能让人有所抉择。不允许反对和错误的社会,就不存在正确和真理。很多人常说“嫌弃领导不好,你上台试试”,不过,难以想象南周编辑也有类似逻辑。实名发言没什么大不了,我至少看了十几年南周,没听说过您和吴先生的尊名,我记性不好,也从不刻意记这些,谁说什么,根本不重要,关键在说的是否有道理。

回复

2013-12-31

我给你说一个吧。你信不信,我们领导就注重我的农村背景。我们单位属于省级。不知道你觉得好不好。

2013-08-20

看你面试什么,要是投行、国企、高校之类,谁在意你的农村生活啊。不过,小企业和烂单位肯定无所谓,因为你不需要太多优势,所以大家基本都能去。因此,某一经验如果不能让你在相对重要的竞争中胜出,又算什么优势呢?况且,就业这么难,学历高低和学校档次就已经筛掉很多人了,能进入最后一关,与考官沟通人生经验并产生共鸣或好感的,已经是少数,这里又有多少农村孩子呢?

回复

2013-12-31

我看了你的很多评论。我想跟你探讨一下,你了解“比较优势“?吴老师说了这样多,其实主要的意思就是农村学生要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来。这样在竞争的时候才可以处于相对优势。我想可能就是现在的农村现状太差了,吴老师才希望提笔给农村学生打气,希望农村学生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至于说文章提到的农村学生有可能有理解古诗的优势,不是论点,只是举例,你应该知道举例主要说来说明论点的,很多人却把当做论点攻击)。还有,很多地方有可能,你看文章的时候可能跳过了。还有,你可不可以晒一下你的年龄,学历,工作,收入。因为我在你的留言中,只看到挥刀的凶狠,丝毫没有共同探讨的谦逊。希望你提供的信息,希望能够看到一个更加饱满的你。谢谢

2013-08-21

假设某优秀农村子弟在大企业面试,他是否会展示农村经历?如果展示会有何种效果?我觉得,有如下可能:有人认为他淳朴、勤劳、积极向上,也有人认为他竭尽全力往上爬,心机深厚,还有人认为农村人自卑、小气、知识面窄……什么看法都有,你不能保证考官会产生你的“期待性共鸣”,而且大企业领导层中往往农村人比例小,为了最大程度规避招聘风险,很多人往往选择隐瞒、淡化农村经历。

回复

2013-12-31

我看了你的很多评论。我想跟你探讨一下,你了解“比较优势“?吴老师说了这样多,其实主要的意思就是农村学生要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来。这样在竞争的时候才可以处于相对优势。我想可能就是现在的农村现状太差了,吴老师才希望提笔给农村学生打气,希望农村学生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至于说文章提到的农村学生有可能有理解古诗的优势,不是论点,只是举例,你应该知道举例主要说来说明论点的,很多人却把当做论点攻击)。还有,很多地方有可能,你看文章的时候可能跳过了。

2013-08-22

“一个读过书的人,哪怕是回村里种地,也比那些没读过书的人强”,这话是城里人说给城里人听的,所以蔡编辑喜欢。我也读过书,更知道读书的好处,但目前农村教学资源日渐萎缩,读书成本水涨船高,而且高得厉害,同时农村教育水准又在急剧下降,多花钱未必能读好书。而且,农村人往往将读书看做改变命运的手段(很多城市人也一样,但这一愿望通常不如农村人强烈),读书就是投资,如果最终未能实现目的,投资就失败了。若要读到中学,多数家庭能够承受,但若大学毕业还无法就业,这很悲惨。最重要的一点,你忽视了:由于种地不赚钱,很多文盲农民都倾向于外出打工,更别说有文化的农民,他们绝不可能再去种地,即便懂得一些作物种植知识,但无发杭衡城市化和三农政策失败所带来的农村社会全面衰退。

回复

2013-12-31

你历史读的可能不是太深刻。语文才是这个社会上最基本的语言,文字是语文的一种,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标志,以其承载文明无限之重任耳。所以理解文字(或者说渊博的知识)的能力自然成为一切科学的基础。数学你说的没错,是科学比较高级的语言而已。如果最基本的语言都不清楚或者理解地很慢,理解的很浅显,那你难道还懂得更高级的语言啊。看你的发言,我就知道,你语文水平之差不言自明,扛起半截就开跑。

2013-08-25

古文古诗是中文的基础,语言文字又是一切科目的基础。农村学生有很多新科技新玩艺接触不到,但是,将课本里的古文古诗学得好一些,统统背下来,却还是可能的。如果你的语文水平高,就是做数学应用题都比别人理解得快一点,更别说今后工作和提拔中的种种便利。 写这篇文章的知道数学才是科学的语言吗?这种文章也能登载《南方周末>?

回复

2013-12-31

先生说的好。迷茫的人生不需要多说什么,自我摸索未尝不可,但也不易。先生上面的比较,实来大气磅礴,喻理明晰。对当今处于不利竞争地位的农村孩子提出一点思路,实为鼓励寒门学子抓住现在,抓住实际,应用有限的资源历练自己,也许,先生说的也许会对将来有用。其实我们不说失败的例子,很多农村孩子都有相当的吃苦能力,这个我想应该对很多城里的孩子来说是具有比较优势的。(注:其实这里的说的吃苦能力=先生说的理解古诗的能力)。

2013-08-24

(续上)   注意啊,讨论国家软实力时,都是比较而言。比如清点软实力资源时,关注的是你有人无或至少也是你强人弱的方面。或曰“优势”(坏笑)。   楼顶文章,仅是并不全面地清点农家子弟可能具有的软实力。这并不是说每一个农家子弟都能运用这些软实力;更不是说其效果能让农家子弟整体上具有城里学生的名牌大学入学率。但是,对小部分有意上进、也有毅力坚持的农村学生,他们缺的或许只是一条思路,一个来自教师、前辈或学长的 powerful impulse to make them rethink who they are and whom they might become。网友说农村中学生不会读课本之外的《秋浦歌》,我还知道他们读不到《南方周末》呢——但这也是我们作为学长、前辈或教师可以起作用的地方,可以建议或引导他们读嘛。   最后,特意谢谢 Livia李小梦 & jiaowuzhou 两位“村官”网友的留言。希望上面所言部分回答了你们的质疑。

回复

2013-12-25

你的话是有道理的,但是有点脱离实际了。知识沟是个很大的问题,随着时代的更替,会越来越巨大化。等有点本事的农村人“进化”成了“城里人”带着自己的孩子一代,那他们也就不是农村一代了。所以农村,最起码现在农村的孩子没有巨大的优势。 别说旁的了,都快被绕走了。 从知识沟,和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来看,这文错了。

2013-08-22

  呵呵,你只要学公交车上的站姿,已经很不错了。公路修进老家山村时,每修一条路,沿途村庄总要被汽车撞死几个人。从没见过汽车的山里人,必须从头学习如何估量这钢铁猛兽一瞬间的冲杀距离。   “没有感到”,那么自己创造?比如卡夫卡,一个生活在布拉格的德语犹太人,这是很边缘的族群。他的社交能力很差,谈恋爱总是失败,家里定下的亲,女方还要反悔。打一份他毫无兴趣的工,每天抄文件。这和国内飘在盛世的农家子弟有相似之处吧?   卡夫卡觉得被社会排斥在外。他将这种疏离感(alienation)写入小说,结果成了现代派的先锋,上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还有很多人干脆称他为上世纪最伟大小说家。捷克的犹太人在德国占领期间被送去集中营了,死的死,散的散。德语居民在二战后被捷克政府驱逐,赶回德国了。但卡夫卡却成了捷克的国家名片。以色列和德国为谁能拥有卡夫卡的手稿而长期打官司。   我不是说你也可以写小说;我是说,如果在政治、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各方面都很差,那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文化了。至少,按当代西方文化研究的政治正确,文化只有形态不同,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而且文化是可以自己修练的,不像家庭出身无法选择。从这一角度讲,你的“一心只读圣贤书”是适宜(或无奈)的选择。

回复

2013-10-16

现在的天,朝是所有人的,不是一个群体,几个群体,为生存奋斗的人何其多也。

2013-08-25

您是对天朝多有希望 还是没看到异地努力生存的蚁族们?

回复

2013-09-14

恩恩,个人觉得夫子不等于坑出版社,坑的是民众

2013-08-27

夫子这篇文章雄踞南周首页“十大热门”榜首多日,评论者众,总算在这里看到一位“求诸己”的。夫子自言“出书等于坑出版社”,此地可见一斑,哈哈

回复

2013-09-14

心态问题

2013-08-28

作者肯定没有下过地,当你累的半死的时候,你还能有精神杯唐诗,鉴赏唐诗,简直是脑袋进水了

回复

2013-09-14

现在的人都不愿意吃苦,向宜避劳。所以才没有农村孩子一些可贵的品质,即使有也不认为那是你最宝贵的财富,一心向城市以为是安宜的生活。即不努力,愿有从天下掉下来一个大肉。

回复

2013-09-13

总算看到一个没有批评作者的评论了。我觉得作者的立意是好的,但是举的例子与理由太不符合实际了。有些成功的人就来自农村,就像有些成功的人大学没毕业或者从很水的大学毕业的。

2013-08-28

城市和农村各有优势,取其精华,大中学生可以多看《南方周末》

回复

2013-09-13

恕我今天才能看到你的回复。想问你一个问题:难道一定要知道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才能知道知道一加一等于三错了?我今年20岁,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现在在上大学,能切身的体会在今天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相比的优势与劣势,我不知道作者的观点在几十年前是否正确,因为作者生活在那个年代。只是,他评论的是当下的问题。我只想说,现在,不是在办公司里喝喝茶看些书就能对这样的问题做出分析与评价,更可笑的是这样的分析与评价竟然能登上这样的平台。。

2013-08-18

相信您有发言权,那么请您讲讲你所在地方的真实情况。有破有立,令人信服。您已有破,等着您“立”呢。谢谢!

回复

2013-09-10

农村人有那么大的人口基数,出几个人中龙凤那是必然的,但也请你问一下他们,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是这种别人施舍性的莫须有的优越感还是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农村孩子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信念?更别说哪些优势的实现本身就需要很多种前提条件的!

2013-08-18

请问,您是在哪个县区的农村?我身边就有不少农家子弟出身的,世俗眼光称之为成功人士。农村接触信息的起点的确低,但不止一位两位硬是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了。因为赤脚在能够烤熟鸡蛋的石板路上行走过,在充满蚂蝗的水田中插过秧,他们特别地能吃苦耐劳,以人一能之己百之的努力赢得同事同行的尊敬(在其中,也包括赢得官二代、富二代的称赞。官二代、富二代不是只有花天酒地那种,踏实勤快的也蛮多啊)。

回复

2013-09-08

这是我在南周刊看过的最烂的一篇文章,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

回复

2013-09-06

理论上,农村孩子的竞争优势,聪明的为了作一篇文章硬要另辟蹊径的我们,如果硬要颠倒“黄白”,的确可以找到一箩筐。可惜,现实面前,这一箩筐所谓优势,变成一箩筐狗屎。作为一个从偏远农村走出的孩子,在一步步人生阶梯中,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以及其他的农村孩子,如何早已输在起跑线上。 不要讲农村经验如何有助于申请哈佛。纯粹一个伪命题。2000年至今,北大的农村孩子只占1成左右,教育资源的失衡分配使得大部分寒门子弟只能仰望国内重点高校,没有重点高校的学历,哈佛凭什么录取?查一下哈佛大学官网上现有的中国留学生,有几个本科是在中国地方非重点院校的?美国高校提供奖学金给研究生及博士生,本科生奖学金极少但学费极高,特别是哈佛这类顶级私立大学,有多少农村孩子可以负担得起?以吸纳全球优秀人才保持经济文化优势为战略目标,并为留学生提供丰厚奖学金的美国,尚且对农村孩子来说难以企及,更不要提以教育为产业基本不提供全额奖学金的英国、澳洲等。昂贵的学费及生活成本,使得农村孩子根本不可能申请。留学必需的TOFEL / IELTS及美国研究生申请所必需的GRE,各需人民币一千五百元左右。其实真的不多,但对一个农村学生来说,这意味着无数个家教以及周末的兼职,学费尚且由助学贷款支付,这些“洋考试”,家里更加无力提供额外支持,更别提什么新东方旧航道。 为寒门学子打气的文章,的确独辟蹊径。与打气相比,寒门学子更需要的是认清现实,知道自己的差距和短板:如果不可能改变现状,那么我们必须改变自己去适应现状。 我们不得不承认:个人奋斗,对于大部分农村子弟,仍是走向成功的不二途径。如果硬要挤出几点农村孩子的优势,并以此为动力鞭策其前进,这便仿佛是给人假菜刀和手持匕首的歹徒干架。窃以为,安全起见,还是扔了菜刀,捡一把脚下丑陋的棍子更为趁手。更何况,现实往往比歹徒更加残酷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