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未定稿】雪夜孤灯读奇书

经过“大跃进”没日没夜的繁重劳动,加上抽干骨髓的饥饿,我把能换成吃的私人物品,都在劳教分子自发形成的以物易物的“自由市场”上换了吃食。《资本论》使我的一生保持了连贯性,前后两段人生也获得了完整性。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龙健

张贤亮在劳改农场开始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作者供图/图)

劳改局按男女犯人的比例向劳改劳教农场分配药品,西湖农场男犯多女犯少,妇女药品就有剩余。张医生每两天偷偷给我一盒乌鸡白凤丸,我每天把5个“大蜜丸”捏成馒头大,吃下肚,且不说滋补作用,起码有久违了的饱的感觉。

我准备“重新做人”

一个作家已没有什么东西可写,或有许多东西不可写的时候,他自己便成了他的写作素材。

回首往事,如同面对被惊天海啸冲击过的海滩城镇,满目疮痍,遍地狼藉,一切的一切都支离破碎,没有一座建筑物是完整的,没有一件东西是它原来的模样。但是,每一块碎片都叙说着一个故事,破玻璃仍闪闪发光,它曾把空间隔离出室内室外两个世界,多少童稚的眼睛曾透过它遥望蓝天碧水,展开幼年漫无边际的幻想;倒塌了的楼台歌榭,如今廊柱横梁虽冰凉如铁,也可向你回忆它包容过的温馨与热烈,喜剧和悲剧都曾在那里上演。所以,我在70岁开始写自传体小说时,写了一首七绝,名曰《夜雨》:“夜雨孤灯对晚风,江湖一饮百年空。平生故事堪沉醉,不问茶盅或酒盅。”

是的,“平生故事堪沉醉”!

今天能证明我回忆的确切性,而不会让我“恍如隔世”的,因为有几本书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一、二、三卷和列宁的《哲学笔记》。特别是《资本论》第一卷和列宁的《哲学笔记》上,密密麻麻地有我当年的眉批和上万字的读书心得。

我怎么会认真深入地阅读《资本论》呢?

我因发表长诗《大风歌》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右派分子”后,于1958年5月14日被押送去劳教农场——甘肃省贺兰县西湖农场。对我的处理是对“右派分子”的顶级处理:“开除公职,劳动教养。”21岁的我,是被《人民日报》批判过的,在那时还是小城市的银川,出了我这么一个被“中央”点名的“右派”,一下子“著名”起来。对我的批斗铺天盖地,但押送我时却十分草率,仅派了一个管伙食的干部领我一起跟着小毛驴车踽踽而行。这种毫无仪式感的押送我启程去“教养”,让我颇为失落。毛驴车拉着我的行李,行李是母亲昨天替我收拾的,衣裳被褥只有几件,书本却很多,为了“彻底和资产阶级思想决裂”,我特地带上了从来没有读过的《资本论》。这本《资本论》是郭大力、王亚南的译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四年北京第四次印刷”,其实是从我工作的单位——甘肃省委干部文化学校图书馆借来而未还的书,内外崭新,还没人借阅过。

老母牵着幼小的妹妹倚着土坯房的黄土墙目送我远去,虽依依不舍,但以为我好像还有远大前程,因为在她有教养的头脑里,“教养”一词总是与“绅士”连在一起的,绝对和“苦役”不相干;我也仿佛觉得经过一番“教养”会“重新做人”,并不十分悲伤。书全部装在一个黄色的藤条箱里,可是到了劳教农场,管教干部却把文艺书籍都没收了,只允许带《资本论》进“号子”。

经过“大跃进”没日没夜的繁重劳动,加上抽干骨髓的饥饿,我把能换成吃的私人物品,都在劳教分子自发形成的以物易物的“自由市场”上换了吃食,连枕头都换了(枕头是绣花的,还有人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厚达1026页、布面精装的《资本论》便被我包了块破布当枕头,可说是夜夜和马克思“零距离接触”。这本书使我的一生保持了连贯性,前后两段人生也获得了完整性。

我的逃亡之旅

1960年,劳教农场开始陆续死人了,每天都会从“号子”抬出几具尸体,有的在出工的路上干脆倒下,一卧不起。说“饿死”太敏感,说“非正常死亡”又嫌空泛,总之是因长期吃不饱而死。劳教农场就把数千名劳教分子按身体情况分为每日劳动二小时、四小时、六小时、八小时的四个队,我被分在二小时队,可见我已经非常虚弱了。然而,恰恰这个队是死亡的重灾区,在我身边前后死了四个人,左边两个,右边两个。有一个据说还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曾对改良马铃薯品种做出过贡献,他帮助欧洲人解决了粮食问题,回国后却因“长期吃不饱而死”。这种命运的讽刺使我躁动不安,虽然身边有马克思相伴,还是有一天趁管教干部不注意,偷偷跑了出来。

这次逃亡之旅才使我知道饥饿和物资严重匮乏是普遍性的。在甘肃宁夏交界的一个偏僻山村,我亲眼看到一对躺在炕上的老人脚下的铁锅里,煮着一个刚出生的死婴,令我当场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8)


回复

2015-01-22

感谢南方周末让张贤亮先生留下如此生动的“口述历史”-当然官方不喜欢这样的媒体和文章,他们更喜欢胡锡进、周小平这样的媒体和作者与他们一起做梦。

回复

2014-10-11

张贤亮先生说,“在暂时还不能“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的一切职位交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的现实中,要打造一支素质优秀的公职人员队伍,必须要求所有公职人员精读马克思恩格斯原著。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信仰而是分析认识社会的理论;《资本论》是全面理解市场经济的基础课本,至少,这些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大脑训练变得更为聪明,同时接受一次人类文明的洗礼。”

回复

2013-09-05

....

回复

2013-08-08

敢于直面和重新审视过去,应该算有正义感的作家,不要因为一些生活问题而否定一个人。

回复

2013-08-06

重新认识张贤亮。。。

回复

2013-08-01

喷脏字儿的,必然是不知羞耻的毛左。

回复

2013-07-31

你是不会死野人啊

2013-07-31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你也配谈《资本论》,不要脸、不要腚的东西,对你还是去吃屎喝尿是正经!

回复

2013-07-31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你也配谈《资本论》,不要脸、不要腚的东西,对你还是去吃屎喝尿是正经!

回复

2013-07-31

像你这样的人,就是“狗打千遍也是吃屎”,像狗一样舔女人肝门,五个(概数)女人不知够不够你添?去狗窝去舔吧,

回复

2013-07-31

包养五个老婆,这是人干的事吗?像你这样的人渣,就该劳教一辈子,不要再以你的淫贱文字欺骗善良人的感情!去死吧,老婢!

回复

2013-07-31

你的自传就是一部淫贱史,你个贱鼻,老色鬼。不要脸老畜生!

回复

2013-07-31

引人入胜的好文章。

回复

2013-07-30

有意思

回复

2013-07-30

恩格斯的反社林论,简直是个笑话

鱼头汤
回复

鱼头汤

2013-07-30

我的《资本论》是编译局译的。看《资本论》能给人启发,看清人和人的经济关系。

回复

2013-07-29

“1964年11月第2版”由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三卷《资本论》和“1972年5月第一版”的四卷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现在还有吗?

回复

2013-07-29

老一辈人写的东西浅显易懂,并不晦涩

回复

2013-07-28

写的好 理论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