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愁钱一个旅游城市的财政账本

一个名为“旅游价格调节基金”的行政性收费项目,已经名义上通过了丽江市政府常务会议的审议,但尚未向社会正式公布。这是一项酝酿4年的收费计划,正在丽江引起争论。工业依然是税收主要来源的税制背景下,一个城市的“蓝天白云”之梦,能否敌得过“无工不富”的现实?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12年前,当时的丽江行署即开始征收一项面向“游客”的“古城维护费”,从最初的20元,涨到现在的每人次80元。现在,当丽江的财政危机越来越深重时,政府打算征收一项新的价格调节基金。不难想象,这笔钱最终也将落在游客身上。 (CFP/图)

一项酝酿4年的收费计划,正在丽江引起争论。

当政府遭遇财政危机时,该如何在支出与收入之间寻找平衡?工业依然是税收主要来源的税制背景下,一个城市的“蓝天白云”之梦,能否敌得过“无工不富”的现实?

“割肉”也要选时机

如果按此执行,每年预计收取的金额将达6000万元。

一个名为“旅游价格调节基金”的行政性收费项目,已经名义上通过了丽江市政府常务会议的审议,但尚未向社会正式公布。

在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这份《丽江市设立旅游价格调节基金的基本方案(送审稿)》中,几乎所有旅游产业链上的参与者——旅行社、星级酒店、客栈、旅游车、购物店、演艺公司,都在征收范围之列。之所以说几乎,是丽江旅游的著名场所“酒吧”,并未在目前的收费之列。

收费方案由丽江市发改委和丽江市旅游局共同起草。从开始调研到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方案已在王菊秋的案头摆了4年。

王菊秋是丽江市发改委主管价格的副主任,该收费计划的主要推动者。

“基本就是要征收了。”对于南方周末记者“究竟何时开始征收”的提问,王显得犹豫不决。本来,丽江打算在2013年上半年征收,但中央的八项规定一出来,旅游人数锐减,整条产业链收入都在减少,这让新的收费变得困难起来,“你一大刀把人家的肉砍下去,是不行的,要慢慢地来”。

事实上,这项收费计划已经整整酝酿了四年。理由是,“到了旅游业反哺社会的时候了,这也和中央收入再分配的精神是合拍的”。

王菊秋说,近20年旅游业高速发展后,丽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产业链的10万从业者直接或间接受益,但也有不少人不仅没能从中得益,甚至还反受其害——旅游业的一个结果是高物价,居民都得承受“物价之痛”。

每年春节、中秋节,为了防止物价飞涨,丽江市发改委都要建平价商店。以往这些钱都是财政直接拨,用王的话说就是“我直接去找市长要”。这笔钱,2012年是47万,2013年则给了50万,因为丽江还是“吃饭财政”,“要得很艰难,做得也是蜻蜓点水”。

一次,王菊秋到海南旅游,发现宾馆收了一笔价格调节基金,她就向当地发改部门了解相关情况,大受启发,“丽江也可以收一笔钱,用来平抑物价”。

为了让收费有法可依,王菊秋找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又向黄山、三亚等已经征收的旅游城市取经。

在呈报给市政府常务会议的送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0)


回复

2014-03-18

一次,王菊秋到海南旅游,发现宾馆收了一笔价格调节基金,她就向当地发改部门了解相关情况,大受启发,“丽江也可以收一笔钱,用来平抑物价” 当她像发现美洲新大陆一样发现一项剥削老百姓的项目而变得狂喜时,你们能想象到得他那丑恶的嘴脸了吗?

回复

2013-10-12

节制首先得从政府行政支出做起。为什么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会远远大于收入?

Lin.junmei

2013-07-14

丽江的管理者们和游客们,建议大家平静地分析丽江面临的窘境,别一提收费就就联想到贪官。毕竟贪官哪都有,但也不是任何问题的解决方法都只是解决贪官(如果是的话倒也容易很多了!)你我都希望不止是我们今天能享受丽江的古城雪山,更希望我们的儿辈,孙辈们都长此以往的看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丽江。而这,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足够的勇气来制定出适合的政策。建议大家看看不丹王国建立的旅游保护策略,看是否有和丽江可借鉴之处:"2007年以前,甚至还有入境人数的限制,这主要是要保护不丹的生态环境不被游客破坏。目前虽然人数限制取消了,但政府规定了比较昂贵的旅游费用,也限制了入境游客的数量。"丽江需要有节制的保护,而不是无限制的开放。

回复

2013-08-07

世界丽江,三项遗产,纳西文化,狂妄自信,好大喜功,丽江旅游快速发展近10年,没有增加一所学校,没有增建一个医院,没有增加一辆出租车,没有一个公共图书馆,没有一个少年活动中心,没有一个有规模的城市公共社区,旅游如何发展,离开大研古城20公里,翻过龙山坡,跨过拉市海,和那里的老百姓无关,一样穷得叮当响,和上个世纪没什么区别。

回复

2013-07-17

丽江是个好地方,要保护好,现在古城里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商店,只见喧嚣,毫无宁静古城的感觉,玉龙雪山上的白雪也已差不多了,再过二十年可能没雪了,呼吁当地政府保护好丽江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不要竭泽而渔,中国只有一个丽江,为子孙留下点东西!

LizzyBuzzy
回复

LizzyBuzzy

2013-07-16

无土地财政、无工业化,财政收入少,然而城市基建任务重,财政支出少。如此原因造成的财政窘迫是所有著名旅游城市的软肋,不止丽江。旅游业是零散的服务业,不像工业,不能被政府垄断,光几个旅游景点,表面光鲜,却不如一个大型工厂,支撑不起“干预型的”“投资型的”政府。一句话说到底,政府不是量入而出,而是为着GDP增长而拼命向各方项目撒钱。要我说,丽江的财政问题,不是财政真有问题,而是政府的发展模式有问题。如此的花钱,和红楼梦里的贾府有得一拼。明明没钱,还偏要撑面子。面子是一时可以维持的,可长期的繁荣可以维持吗?秦可卿说得好:“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

回复

2013-07-15

一边大手大脚的花钱搞政绩面子工程,一边养一大群只会喝酒不会做事的工务员,缺钱了就想着守法公民和企业的口袋,从上到下巴不得来一个游客榨干一个,这就是丽江的现状。

回复

2013-07-14

物欲横流 金钱至上的社会,人心以不古,,

Lin.junmei
回复

Lin.junmei

2013-07-14

丽江的管理者们和游客们,建议大家平静地分析丽江面临的窘境,别一提收费就就联想到贪官。毕竟贪官哪都有,但也不是任何问题的解决方法都只是解决贪官(如果是的话倒也容易很多了!)你我都希望不止是我们今天能享受丽江的古城雪山,更希望我们的儿辈,孙辈们都长此以往的看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丽江。而这,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足够的勇气来制定出适合的政策。建议大家看看不丹王国建立的旅游保护策略,看是否有和丽江可借鉴之处:"2007年以前,甚至还有入境人数的限制,这主要是要保护不丹的生态环境不被游客破坏。目前虽然人数限制取消了,但政府规定了比较昂贵的旅游费用,也限制了入境游客的数量。"丽江需要有节制的保护,而不是无限制的开放。

回复

2013-07-14

丽江很美,导游狠不美。要想此地游,交出买路钱。

回复

2013-07-13

为了一年6000万,这么做值得吗?只顾眼前利益!

回复

2013-07-13

上下五千年,年代在变,社会在变,很多都在变,唯独的是贪官贪污不变。这个才是中国最长的文化遗产。

回复

2013-07-13

不能光靠收费来提高收入吧,我觉得这个费用什么的,最重要还是在官员上,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浪费,如果每个公职人员可以尽心心力,如果该交税的人正常纳税交税,凭着丽江的客流量还是可以的啊。不要建设的那么现代化,搞得古城一点特色都没有。去看的就是古代遗迹和秀丽风景,不是你那里的经济程度如何。保留原汁原味还是最好的

回复

2013-07-12

政府公务员少挥霍点就不至于这个样子了,还天天嚷着工资低,压力大。。。

回复

2013-07-12

這些政府的大爺大姑們,除了收費,你們還能想點別的招不.還去到處取經,讓收費有法可依,M.L.G.B.

回复

2013-07-12

根本上还是偷税漏税的问题,大量游客的消费并没有转换成政府的财政收入。丽江缺钱,也不能向非工不富屈服!还是要坚持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产业,留一片工业化下蓝天白云的热土。

回复

2013-07-12

“到了旅游业反哺社会的时候了,这也和中央收入再分配的精神是合拍的” 呵呵

回复

2013-07-12

大多数人都在关注自己的命运 古城的命运却很少被关注 殊不知 居住在古城的每个人的命运都逃不开古城的命运

回复

2013-07-12

就知道收费,收80的古维费也不知道到谁手上去了。听当地人说,丽江的环境随旅游发展越来越差了,玉龙上的冰川也变少了,古城的水也要枯竭了,黑龙潭已经干涸了。收费只是作为政府创收的手段吗? 过分的占用自然是让丽江这片原本的净土变成荒原吗?

回复

2013-07-12

分享

回复

2013-07-12

又黑老百姓,看来以后想旅游还是去国外吧,好歹人家那收费对得起那个经典。你一个丽江古城啥玩意都没有,还动不动就想着收费什么的,游客去了难道不消费吗,消费带动那么多产业难道不能给你们财政带来收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