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翻译中华文明的核心词

就当下而言,即使是最有教养的西方人都没有听说过“ren”(仁),“datong”(大同),“tianxia”(天下)和“tian ren he yi”(天人合一)。如果中国不把她的专属词汇摆到台面上来,所谓文明之间的对话,将永远是西方的独白。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吕欣

对我的同事们在翻译时几乎完全抛弃中文原意而采用外国表达的做法,我经常感到困惑不解。

就当下而言,即使是最有教养的西方人都没有听说过“ren”(仁),“datong”(大同),“tianxia”(天下)和“tian ren he yi”(天人合一)。

在我看来,目前中国最大的挑战,不仅在于在自由、经济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与西方国家的竞争,也在于能否用中国人的方式重新参与世界历史,在此过程中,使用中国术语是通往这个目标的必由之路。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但现在几乎所有表述中国思想词汇的国际标准译法都采用了意思相近的西方术语。这样做,事实上扭曲了这些词汇的原本含义。

中国并不是现代历史上第一个“崛起”的国家,但却是唯一一个其语言不采用字母符号的国家。到目前为止,中国还依赖于两种西方的罗马拼音系统:韦氏拼音和汉语拼音。虽然有一些中国的概念,比如“Yin Yang”(阴阳)和“Kungfu”(功夫)被西方语言吸收并被他们的人民所接受,但这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2)


回复

2013-06-20

这就是糟糕的地方,信息熵太高。除非古人复生,否则你很难知道某些词的真正涵义。

2013-06-17

这个“定义”的概念,就已经是非常西化的了,讲求具体、客观、精准就是西哲的典型特点。而中国古人在描述类似“道”这种事物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刻意进行模糊的、经常引用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表达。

回复

2013-06-17

这个“定义”的概念,就已经是非常西化的了,讲求具体、客观、精准就是西哲的典型特点。而中国古人在描述类似“道”这种事物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刻意进行模糊的、经常引用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表达。

2013-06-14

古时候就没定义清楚,概念不清,翻译不出来很正常

回复

2013-06-17

作者是德国人让我觉得一点都不奇怪,德国人知道语言是什么,以及预言能够承载什么样的意义。简言之,预言是一套思维构架,尤其是在表达抽象的概念的时候,一套语言提供的概念,就形成了一些思维的“内核”,这个差异你对比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就可以明显发现,这些“内核”的细微差异足以在思维方式和理论构架上形成巨大的多样性。所以舍弃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地、道、仁等概念,或将其进行西式描述,的确是有风险的。

回复

2013-06-15

作者是德国人啊!惭愧吧,所谓的中国学者们!

徐健翔
回复

徐健翔

2013-06-14

很有感触!值得我们深思!

回复

2013-06-14

语言学、、、

回复

2013-06-14

古时候就没定义清楚,概念不清,翻译不出来很正常

回复

2013-06-13

这种基础性的东西,没有利,没有人去干

回复

2013-06-13

对于老外能写出如此文章,深感佩服。

回复

2013-06-12

非常有道,非常道

回复

2013-06-12

有些东西根本无法翻译,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回复

2013-06-12

()

lwtz
回复

lwtz

2013-06-11

确实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但做了也并不就能起“痛改前非”的效果吧,没有对应的词是常态,解释到位就行了嘛,龙、麒麟等等就算中国人自己理解起来也不过就是神兽瑞兽等等概念而已

回复

2013-06-11

有实力才有发言权 和命名权。西方强势,所以几乎一切计量都以西方为标准。

回复

2013-06-11

译者任重道远啊

回复

2013-06-11

人们总是在探索的过程中丢失自我价值而迷失。或者说,中国人越来越不清楚本土的价值所在了。

回复

2013-06-11

不是外国没有这个词,看来这老外也是不太懂中文,现在的社会主义本身就不是中国的东西,还要以中国的文化,什么是呀,没有了,全被钱代替了

回复

2013-06-10

我想意思大概就是这个外国人急了,你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干嘛非得跟着我们走啊! 走也没走好!我们需要一个平等的愿意沟通相互借鉴学习的中国文明,这样对于西方文明也是好的。该硬的地方却硬不起来,硬起来的地方却更多野蛮。

回复

2013-06-10

可惜的是概念和词语都是依附于文化的,如果你的文化体系不具备覆盖性,努力去让别人用你的词语表述某种事物,也只能是个别。比如“Kungfu”等。事实是曾经有很多词语在汉语里也是借来的,并且还是大量的。有什么不好吗?汉语本身就是一种开放性的语言,载体是一种宏大的文化体系。今天要是把一些词语换了,比如“哲学”、“民主”,就能根本性改变什么吗?结果大概只能是混乱。

回复

2013-06-10

可惜的是概念和词语都是依附于文化的,如果你的文化体系不具备覆盖性,努力去让别人用你的词语表述某种事物,也只能是个别。比如“Kungfu”等。事实是曾经有很多词语在汉语里也是借来的,并且还是大量的。有什么不好吗?汉语本身就是一种开放性的语言,载体是一种宏大的文化体系。今天要是把一些词语换了,比如“哲学”、“民主”,就能根本性改变什么吗?结果大概只能是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