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审批,先“稳评” 重大项目“稳评”制度在全国推开

2013年3月中旬开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举办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培训班密集开班。此前在各地试行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终于正式走到台前。“稳评”制度化的大背景,是近年来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稳评”分散了责任,一旦出现风险事件,承担责任的将不再是单个组织或个人。

责任编辑:李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稳评”分散了责任,一旦出现风险事件,承担责任的将不再是单个组织或个人。

“稳评”制度化

2013年3月中旬开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举办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培训班密集开班,在北京、广州、杭州举办的三期场场爆满,在杭州参训的地方政府部门、重大投资项目业主单位、工程咨询单位、维稳机构人员超过500人。

此前在各地试行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以下简称“稳评”)终于正式走到台前。2012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印发《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提出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或者核报国务院审批、核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都应做“稳评”。

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海波认为,《暂行办法》的出台意味着“稳评”已制度化。把“稳评”作为一项制度正式在全国推开,这还是第一次。

“稳评”制度化的大背景,是近年来各种社会矛盾凸显。

上海投资咨询公司社会风险评价部主任秦春被邀请为在杭州举办的“稳评”培训班授课。他说,根据来自中央维稳办等权威部门的数据,1994年到2003年,群体性事件数量年均增长17%,参与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2%,由73万多人增加到307万多人,其中百人以上的由1400起增加到7000起,增长4倍。2011年,群体性事件上升到17万起。

群体性事件多发的深层次原因是利益冲突。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投资司副处长谭成文说,一些重大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涉及民众利益,如果处理不好各种关系,就会酿成一些影响社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