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信仰的文学

在肉体上,木心属于这个时代。在精神上,他却属于一个消逝了的时代。当他选择与卞之琳、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生活在一个时代时,他也选择了自我隔绝。这种自我隔绝造就了一位超凡绝尘的世外高人,但代价也是有的。他的过于讲究的文字对他的写作形成妨碍,而他并不觉得,这无疑是代价之一,且是其中较小的代价。

责任编辑:刘小磊

读木心的东西,我常常为他的审美直觉和连珠妙语而击节,但有时也为这些妙语缺乏一个较坚实的学术基础而叹息。

继叶嘉莹的听课笔记将我们领进顾随先生六十年前的课堂之后,由陈丹青整理的听课笔记(《1989-1994文学回忆录》)也出版了,这使我们可以从容领略另一位良师的风采。

梁文道在序言里称木心为局外人,这不是一个称呼,而是一种恰当的分类。非但如此,这还是一个局外人对着一群局外人讲文学课的事。这群局外人是与文学并无直接关系的人,主要是画家。讲课时间是在二十年前,地点是在异国他乡的纽约,与局外人们的故乡隔着半个地球。这一纯属私人性质的事件经过陈丹青的力荐,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文学传奇之一。

《文学回忆录》木心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13年1月。 (南方周末资料图)

笔记记了五本,印成书后,依然有厚厚的两大本。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通篇大言断语,经常一言以蔽之。笔记对口头演讲的过滤固然促成了这个特点,但它未尝不是木心自己风格的体现。对于当代中国人,所谓的大言欺世不是什么成语,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现实,但木心的大言并不欺世,相反,却能使人回到那种古老的“大言炎炎,小言詹詹”的感觉。炎炎,按照成玄英的解释,猛烈也。

“老子精炼奥妙,庄子汪洋恣肆,孟子庄严雄辩,墨子质朴生动,韩非子犀利明畅,荀子严密透辟,孔子圆融周到……他们的用字,用比喻,都成专利,别人冒充不得。

“浪漫主义太滥情,现实主义不重灵性,自然主义太重细节”,“象征主义以为现实世界后面,隐藏着理念世界……但象征主义实践这些理念时,一举一动都要象征,多么小家子气。”

在很多专家为一块邮票大小的地方忙碌一辈子的今天,琐碎的小言才是主流。因此,如此猛烈的大言既令人耳目一新,又显得不合时宜。也许正因为其猛烈,我们从中也能发现不少错误或问题。灼见之中有错误和谬见,这本是私人性质的文学史无法避免的,本书自然也不例外。这一点我们不必讳言,因为这些错误或问题无损于它独特的光芒和价值。

“希腊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