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防治的“地下史”“漂”不清的污水,吐不完的“苦水”

山东地下排污的真相仍在胶着,但中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沉疴已郁积多年。“一直被呼吁,从未被重视”的窘境中,地下水防治从监测、调查、污染评价到事后修复,横跨国土、水利和环保三部门,几乎在每一个关键链条上都缺斤短两。

责任编辑:朱红军 助理编辑 袁端端

(何籽/图)

山东地下排污的真相仍在胶着,但中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沉疴已郁积多年。“一直被呼吁,从未被重视”的窘境中,地下水防治从监测、调查、污染评价到事后修复,横跨国土、水利和环保三部门,几乎在每一个关键链条上都缺斤短两。

十年磨折,“一个都没建”

自嘲“一辈子干这点事”的李文鹏,等到自己冷僻的专业——地下水——意外爆红后,却什么都不想说了。没有震惊,也没有跃跃欲试。

十年前,作为院长助理的他曾和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同事们,着手联合40位院士上书国务院,呼吁赶紧填上空白,建立国家级的地下水监测站。历经八年后,2011年,等这个试图补欠账的首个地下水国家监测工程终于启动后,拥有几万人的“地下水”队伍先是兴奋了一阵,很快又难掩失望。

由专家、院士的陈情书进化而来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建议书》,自2011年10月经国务院专题办公会通过、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后,可研报告已于2012年8月由国土、水利两部门报给了发改委。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半,蓝图中的两万多个地下水监测站,“一个都没建”。经费下达后三年内覆盖1/3国土面积的宏伟计划,还没出北京城。而当年第一个在联名书上签名的院士刘东生已经去世了。

这个地下水监测站国家工程的最新状态是:等待环保部的环评审批,等待“稳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及等待更重要的新一届政府的“三定”(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能)方案。后者将在3月的全国两会结束后启动。

水利部水文局副局长林祚顶也很着急。2002年,水利部就组织编制了《全国地下水监测规划》,2004年,与国土部前后脚,也提交了《黄淮海重点平原区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建议书》。一晃七八年过去,临到破土动工前,新增的“稳评”环节又拖慢了速度。

“我们打算(地下水监测站)项目分两批实施,”为了尽快开工补上欠账,林祚顶的想法是按各省稳评进度分两批上报国家发改委,“希望第一批能在2013年内审批,那样2014年才能动工实施。”

尽管地下排污现象由来已久,但在《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9)


回复

2015-09-12

饿撒

回复

2014-10-07

呵呵,主要是怕民心不稳

2013-04-04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回复

2013-04-04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回复

2013-04-01

qewr

回复

2013-04-01

qewr

回复

2013-04-01

qewr

回复

2013-03-21

地下水修复难度很大,不光在技术层面,更在于是否存在利益。

回复

2013-03-02

环保部,日你姥姥!

回复

2013-03-02

发改委。。。断了中过的前程!

MOSSI
回复

MOSSI

2013-03-01

领导也不是万能的,关键是没有好的制度去运作。

2013-03-01

所有问题想解决,无外乎四个字:加强领导!领导不重视,下面就不重视,工作就没人愿意去做!

回复

2013-03-01

无话可说啊,朋友?

回复

2013-03-01

山东空有孔孟,把各种事情做绝

回复

2013-03-01

所有问题想解决,无外乎四个字:加强领导!领导不重视,下面就不重视,工作就没人愿意去做!

回复

2013-03-01

qewr

回复

2013-03-01

地下水治污,其源头还是在利益集团身上。

回复

2013-03-01

关注地下水污染,为子孙后代着想!

回复

2013-03-01

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官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会有那么多移民

回复

2013-02-28

手续太复杂,办事效率不高。

回复

2013-02-28

一切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体制和利益!

回复

2013-02-28

此乃中国模式之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