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奢侈品协会”调查:“奢侈”的秘密
两个多星期来,欧阳坤和“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的一切,都在网络上被人扒了个精光。
两个多星期来,欧阳坤和“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的一切,都在网络上被人扒了个精光
对于“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欧阳坤来说,这是个难熬的夏天。6月8日晚11点,当他穿着条纹衬衣、牛仔裤、双眼通红地回到上海老弄堂里的平价酒店,立刻又被守候的记者堵住——此前,作为奢侈品界的“专家”,他经常衣着光鲜地上电视、参加活动,而他提供的“研究数据”也被各大媒体广泛引用。
两个多星期来,他和“世奢会”的一切都在网上被人扒了个精光——协会“非盈利”的真实性、经营的合法性、调研数据的科学性,甚至他本人的身份背景,都受到网友质疑。
让欧阳坤愤怒的网友叫“花总丢了金箍棒”,一年前,因“微博鉴表”而在网络闻名,人称“花总”。
挣钱的“非营利组织”
“花总”并不知道,在他展开调查的时候,“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刚刚搬离了北京华贸中心9层那间15平米的办公室。这已是这家协会第3次更换地址——每一次都是在写字楼的商务中心里,租一间十几平米的办公室。这往往让外人产生幻觉,以为一整层商务中心都是它的办公室。
关于“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的历史,欧阳坤曾对媒体表示,自己2005年就已经在美国接触了世界奢侈品协会(WLA),并在3个月后将其引入中国。然而,美国的“世界奢侈品协会”于2008年7月才在特拉华州注册,注册时间仅比同年8月在北京注册的“世奢会(北京)国际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早一个月,性质也是商业组织。而世奢会的中国代表处,实际上是一家公司。
让很多在“世奢会”工作过的员工奇怪的是,欧阳坤声称世界奢侈品协会拥有十几个分会,但他们却从没有见过兄弟分会的人,更没接到过美国总部的任何文件,规模最大的中国代表处,员工也从没超过10个。本刊曾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网站提供的电话,向该协会所谓的纽约总部求证,却发现,该电话一直显示为答录机状态。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的网站这么介绍自己:世界奢侈品协会已经与法国、意大利、英国、瑞士、摩洛哥等主要奢侈品原产国的驻中国使馆及商会签定了国际奢侈品贸易合作协议。但法国工商会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欧阳坤只是通过他的一位法国员工的私人关系拜访过法国商会,并未与他们签订任何协议,而“使馆更不可能跟他们签订贸易合作协议”。
同时,民政部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证实:“世奢会”从未在民政部进行登记。这位工作人员甚至觉得:“这就跟很多皮包公司宣称自己成立一样。”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欧阳坤承认,“世奢会”在美国并非NPO(非营利组织)。但他认为“世奢会”已经“在自己的章程里规定了‘非营利’”。
知情人透露,“世奢会”的盈利之道是授予房地产项目“豪华不动产”的牌子,对外报价10万人民币起,为奢侈品展挂牌也要10万起,就连欧阳坤自己的出场费也都是以万元起价。“这个‘世奢会’是做公共关系的,它帮助别的客户招商,带去不知真假的奢侈品去展览。它还给新的楼盘冠名,对方也给钱。”
“都是大家找上门来”
2011年5月举办的首届唐山奢侈品展上,欧阳坤曾与唐山东方国际会展中心达成协议,由“世奢会”邀请奢侈品牌参展,而唐山方面付给其25万元“协调费”。
当时欧阳坤答应唐山方面,为其请来阿斯顿马丁跑车的品牌商,而这一品牌的协调费就高达6万元。但到了展出开始的时候,实际展出的跑车却并非来自阿斯顿马丁的经销商,而是欧阳坤没花一分钱借来的私人车辆。由于借车协议提前了一天,所以展览还没结束,车就已经开走了。展方无奈,就对外宣称车已经卖了出去。
据知情人透露,参展时欧阳坤经常会带着一些高档珠宝,只展不卖。不过,很多展方并不能确定这些珠宝的真伪,因为每次都是由欧阳坤的两个朋友提着同样的东西,放到定制的玻璃柜里,别人根本无法接触。一位奢侈品杂志的主编记得:2008年,欧阳坤曾在东莞帮某企业搞奢侈品展,答应带来很多国际一线奢侈品品牌。不过,他答应的这些品牌却迟迟未能到场,开幕的时候,只能拿一些奢侈品香水滥竽充数。
据熟悉欧阳坤的人称,他经常让自己的外国员工扮演奢侈品牌的设计师或外国专家。比如,在福州融信大卫城的一次活动上,欧阳坤自称带着“意大利大使馆贸易官员Cavalleri”、“神秘奢侈品品牌Franks-Python leather的Paola Selvini Yan”一起出席活动。但本刊记者经过多方查证,意大利使馆并无一位“Cavalleri”,而“Paola”其实是欧阳坤的一位员工。
在一位曾为“世奢会”工作的员工看来,那些请欧阳坤冠名的地产商,似乎并不在乎协会的真伪,而更在乎“世界奢侈品协会”的名头:“为什么它能活到现在,就是大家需要它。世界奢侈品协会没有一个销售,都是大家找上门来。”一位奢侈品圈的业内人士也发现:与“世奢会”合作最多的房地产商,正是号称“中国地产界劳斯莱斯”的某公司,这让他觉得“没有这样的房地产公司,就很难有欧阳坤”。
“奢侈品蓝皮书”
遭到质疑的“世奢会”急着修改网站,该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却仍然不断被很多媒体引用——2011年6月9日,“世奢会”与中国贸促会贸易推广中心联合发布了这份《世界奢侈品2011官方报告蓝皮书》。为了这场活动,贸促会甚至专门请来了商务部的领导出席。
不过,这次活动所发布的《蓝皮书》却让商务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梅新育感到“荒谬”。因为“蓝皮书”中声称2010年中国旅游者在欧洲市场购买奢侈品消费500亿美元,但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当年旅游服务进口总额才只有548.80亿美元。——这意味着,这一年中国5738.6万人次的出境者,在境外除欧洲购买奢侈品以外的支出消费合计只有48.80亿美元,平均每人次85.04美元。
后来,梅新育在博客上撰写了一篇《防止荒谬的消费数据 扭曲奢侈品进口税制》的文章。欧阳坤很快就打来电话,要求其删除博客。梅新育当即提出,要欧阳坤拿出具体的统计方法。他其实也很想知道对方这份奢侈品数据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因为海关和外汇管理部门都没有相关的专项统计。于是,删文一事不了了之。
在欧阳坤看来,“做数据研究很容易”。按照其协会网站上的说法,他们的数据中心特约研究员分布在各个奢侈品企业与消费者中,已达九百多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欧阳坤解释,他们拥有“特派员(研究员)三百多个”,但他们“不是全职,是奢侈品店里的实习生” 。
曾为欧阳坤工作的员工记得,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研究员。在该报告发布时,也有不少记者打来电话质疑其真实性,欧阳坤便会让他们提供给对方一个“研究人员Peter Chen”的电话号码——而接电话的其实就是欧阳坤本人。不过这些员工并不觉得奇怪,因为欧阳坤一直“很擅长扮演其他人”。
在本刊记者的采访中,无论是世界奢侈品协会内部还是外界,从没有人看过真正完整的、包含调研过程的蓝皮书。所有人看到的报告中文部分仅7页,而英文部分则词不达意、错误频出。一位知情人透露,英文版其实来自于欧阳坤善用的“谷歌翻译”——而这样的一份报告对外却标价1.2万美金。
让梅新育觉得沮丧的是,在此后的几个月里,这份来路不明的报告开始被各大媒体大肆引用。甚至有两会代表基于这份报告里的数据提出建议,“给相关政府部门带来很大压力”。贸促会贸易推广交流中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那次合作后,我们听到了很多的质疑……所以暂时终止了与他们的合作。”
真假大使
让“世奢会”中国代表处员工记忆最深的,却是“蓝皮书”发布会前的那个不眠夜。那天晚上,男员工们忙着把低价买来的红酒泡在一个铁桶里,然后贴上欧阳坤自己制作的“高档”标牌,作为第二天提供给参会者的礼品。
女员工们则加班加点地帮助欧阳坤通过Google搜索资料——这些网络资料经过欧阳坤的整理,就成为了第二天与《蓝皮书》一起发布的行业数据。
为了让会场显得更华丽,活动当天,欧阳坤让人以每天100元的价格,请一些根本不会摄影的学生充当摄影师,以制造闪光灯不断的绚丽效果。
根据贸促会的说法,当天参加活动的有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驻华大使馆的商务参赞。但据知情人透露,现场除了意大利使馆贸易官员赖世平等少数外交官出席外,其他外国使馆人员都是欧阳坤请来的“演员”。比如,出席活动的“日本使馆人员”其实是一位咖啡店的日本老板娘;而“法国使馆人员”甚至不会法语。法国大使馆商务参赞佩文森却向本刊证实:他拒绝了来自“世界奢侈品协会”的邀请,并未出席活动,更不知道是谁“代表”了他们。
2012年1月,该协会又举办了一场“全球最具价值奢侈品牌100强发布与中国奢侈品行业十年官方大典”。 对于这场“获奖的全球各国100个奢侈品牌无一缺席”大典,多家报纸和电视台都曾进行报道。
本刊记者就此向获奖的多家公司求证,迪奥中国总部、BOSE中国总部等公司给出的答复均是:他们从未听说“世界奢侈品协会”以及“全球最具价值100奢侈品牌”,也并未派人领奖。在这次大典上,一个名为“××冰酒”的品牌,成了唯一获奖的中国本土品牌。知情人却爆料:该品牌能入选是因为为活动掏了赞助。不过,这样绚丽的活动,却仍然让那些曾怀疑过世界奢侈品协会真实性的人纷纷信以为真。一家生产台球桌的品牌商,就是在《蓝皮书》发布会后,马上与欧阳坤签了一份代言合同。
“我没有吹牛”
对于很多曾与欧阳坤共事的人来说,他的过去永远是模糊的。名片上一直洋气地印着“欧阳·坤”。根据“花总”的说法:欧阳坤还曾有个名字叫毛绍坤,他曾在2002年至2004年分别开设“北京环球时尚精英模特培训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华夏二十一世纪电视艺术发展中心”、“北京二十五小时环球顾问有限公司”,此3家公司如今均已被吊销营业执照。
“没人知道我以前叫什么。”欧阳坤说。不过,一份北京市地税局早期的纳税记录却显示:他身份证号当时对应的姓名,正是“毛绍坤”——而那家公司,同样是一家已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北京坤腾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根据欧阳坤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法推算:“毛绍坤”在北京开办那几家公司的时候,他自己正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并在此期间涉足启蒙中国奢侈品传播行业,然后又于2004年赴法国学习奢侈品管理,成为赴欧洲学习奢侈品管理的“中国第一人”。
接近过欧阳坤的人,都没有听过他用英语或者法语交流。他念起世奢会的英文名——World Luxury Association——听起来总是有那么点怪异。一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提出用英语采访他,最终却只能通过邮件完成。
欧阳坤自己的微博上同样注明,他曾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但记者经过多方求证得知,该校从未有过这样一位大陆学生。6月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欧阳坤解释:“我是在香港读的书,但不是这个(香港中文大学)大学,是在另一个大学。你不要提我个人,给个面子。”
在接近欧阳坤的人看来,他十分善于包装自己。世界奢侈品网站显示,他拥有《环球奢侈品报告》等多本杂志,并著有《欧阳坤谈奢侈品管理》一书。不过,经记者多方查证,那本所谓“著作”并不存在,仅有一个流传在网上的电子版封面;而新闻出版总署也根本查不到《环球奢侈品报告》的刊号。——对于这两份并不存在的出版物,这位接近欧阳坤的人解释,“他很擅长PS。”
“打出来的CEO”
欧阳坤曾说,他最恨别人损害他的名誉——而事实似乎也是如此。在“花总”向世奢会提出质疑后,一个“法不容情的世界”的ID出现在网络上,对方自称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张军,受到“世奢会”的委托解决此事。
盈科律师事务所随后证实他们并没有一名叫张军的律师。很快,“张军”所留的电话被查出属于欧阳坤本人。对这位“张军”,专栏作者叶琪铮十分熟悉。2010年3月,他曾在《21世纪经济报道》写过一篇题为《山寨奢侈品协会忽悠了全世界》的文章。随后这篇质疑“世奢会”的文章,被几大门户网站转载。那个时候,“张军”就曾代表“世奢会”向这些网站发出了一份很不专业的“律师信”,电话号码同样来自欧阳坤本人。
据当时转发此文的原新浪网编辑韩莎莎回忆:欧阳坤曾给她打了几次电话,要求删除此文,被她拒绝。因为根据流程,编辑必须接到《21世纪经济报道》正式撤稿函才能撤稿。此后,欧阳坤还曾找了3个东北人到新浪网找她。叶琪铮的公司则闯进了5名东北大汉,拿着一封“道歉信”让他签字。因为害怕对方砸办公室的东西,不得不在“道歉信”上签字。
叶琪铮的遭遇并非个案。据《北京晨报》记者王岐丰回忆,因为他撰写了一篇《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被指拖欠八万元捐款》的报道,欧阳坤也曾叫了一个纹着纹身的人来找他交涉。
不过,让人奇怪的是,对于名誉如此珍惜的欧阳坤,却一直允许一篇名为《欧阳坤是打出来的CEO》的文章在网上存在。该文称:欧阳坤曾“因为汽车贷款纠纷,带了一群人直冲汽车专卖店怒砸四辆新车玻璃”,“某网站的招展人员诋毁他的展会形象,结果招致连续几周的诋毁和上门辱骂”,“凡带经济纠纷的事情警察一般不介入,过去把对方‘干’了”——当然,没人知道,这些是有人故意诋毁欧阳坤,还是他怕有人找麻烦故意放出的信息。
漩涡中的欧阳坤一直不想回应这些质疑,他只是一遍遍对找上门的媒体说,“‘花总’是嫌疑犯”,“先别报道”,“一周后见分晓。”他说到时候这些媒体可以好好为他做个专访,当然他也觉得自己足够这样的分量——“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是因为我在中国创造起来的!”毛欧阳坤说。
记者点评
我们曾试图就“世奢会中国代表处”开假发票的事向欧阳坤求证,他变得十分敏感,诧异地问:“你要把这个东西写出来?”
关于自己的学历,他称:“我没有吹牛,那些网上香港、新加坡、法国读书的说法不知道什么人编的,我从来没说过。”
突如其来的质疑,深夜的记者围堵,让他的思路变得混乱——已经承认不会法语的他,又坚称曾在法国呆了一年。“不属于正式的学生,交流生一样的,去那边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