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巡视】“恶的科学”难以解释“残忍”
人们通常用“恶”来言说残忍,而恶是什么呢?巴伦-科恩的解释是,恶是一个人对他人的感受完全缺乏同情的能力,人做出残忍的事情,是因为他的心理有“同情障碍”。但有人担心,对犯罪行为的单纯心理学解释,会给一些人制造逃脱刑责的借口。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张婷
人做出残忍的事情,是因为他的心理有“同情障碍”?
2012年10月6日晚,苏州一名女子在该市一商场的停车场内准备上车时,遭遇持刀抢劫被割喉,腿部也被刺了一刀。这则残忍行凶的消息后面,网友的跟帖不少。一条说,“逼近基尼指数极限,经济衰退,这样的事会越来越多的。”还有一条说:“昨天是宁波,今天是苏州,受害者仍然是女子,仍然是割喉!对待恶性刑事犯罪当用重典。”
我正好在读一本关于“残忍”的书——《恶的科学:论同情与残忍的起源》(The Science of Evil: On Empathy and the Origins of Cruelty)。这本书要是在中国出版,也许会遭到上面两位网友的痛骂,因为作者西蒙&m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瓦特
“人之初,性本善”,那一个从出生就是白痴也知道什么是善吗?一个出生的婴儿什么都不懂,在他的意识根本不懂什么叫善恶,有些东西是人的本性,比如吃、性、懒惰,但这些也构不成人性里的“恶”说,2楼说的很好,人性根本没有什么善恶之分?如果真是“性本善”,那些为恶的人是怎么造就的?有人说是社会,那这个社会就是万恶之源!如果抛开社会,那这人长大也就是什么都不懂的白痴罢了!如果有人坚信“性本善”论,请先给我一个让我信服的理由和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