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海、南迁,力破限电魔咒风电南下,警惕“大干快上”

当“三北”(华北、西北、东北)风电基地如火如荼时,没人在意鸡肋般的南方风资源。现在,众多风电开发商、风机制造商纷纷南下跑马圈地,曾经在风能版图上默默无闻的南方省份正在变成中国风电开发的最前线。

责任编辑:曹海东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实习生 周琼媛 沈巧红

当“三北”(华北、西北、东北)风电基地如火如荼时,没人在意鸡肋般的南方风资源。现在,众多风电开发商、风机制造商纷纷南下跑马圈地,曾经在风能版图上默默无闻的南方省份正在变成中国风电开发的最前线。

这一次,一个个风车并没有再在北方地区竖起,而是转移到了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南方地区。 (东方IC/图)

新科风电冠军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以“风花雪月”著称的云南大理,终于靠山头上不断竖起的风机坐实了“下关风”的称号。

按照2011年年底大理官方的说法,在这个被全国小资膜拜了一遍又一遍的旅游胜地,已建成投产的风电装机容量已经占到云南省的六成。

不惟大理,就在昆明以东与曲靖相邻的石林、陆良一带,再以昆明为起点沿著名的滇缅公路往西,巨大的白色风机叶片、塔筒正在被运往一座座高山上。

云南,这个西南边陲省份,正低调地成为风电新核准项目冠军。

在国家能源局2012年度的风电核准计划中,云南省以220万千瓦居全国第一。2012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的增补风电核准项目中,云南一次获得17个项目、装机84万千瓦。

“仅增补的装机容量一项,几乎就等于到2011年底时云南省全部的装机容量了。”中国风能协会一位人士慨叹。

仅仅四年前,云南省第一座风电场才在大理大风坝建成。短短几年,云南全省投产的风电装机就有近百万千瓦,在建规模达到了135万千瓦、开展前期工作的又有370万千瓦。

枯燥数字背后是一股日益高涨的风电南下风潮。低速风场的潮流不止涌动西南,也覆盖到了长江以南地区。很难想象,身处等级最低的四类风资源区的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地,能够成为中国风电开发的最前线。

以贵州为例,2007年贵州首次做风电发展规划时,认为可开发的风能资源为20万千瓦,到了2011年,规划容量急速上升到了427万千瓦。同时期风电大省甘肃的并网装机容量也不过445万千瓦。(详见南方周末2011年11月17日《风电急“上山”》)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9)


回复

2012-10-12

这么专业

2012-10-06

风电业的疯狂扩张对民航及军用航空是个巨大的调整,风电场会成像渝雷达屏幕上,可能会造成雷达系统对飞机和恶劣天气探测产生错误。

回复

2012-10-09

风力发电好,开发要科学。

回复

2012-10-09

风电,虽然清洁、绿色、环保,但也不可能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如果盲目跟风圈地,大快赶上,很容易成泡沫。水电也清洁绿色环保,过度开发,也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其近灾远祸很难估量。所以,凡是资源必当慎用、科学合理利用。

回复

2012-10-09

发出来的点没法并网,要来何用?

2012-10-06

坐长途车的路上看见几十个风车发电机就一两个在转,真心不理解

回复

2012-10-07

支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回复

2012-10-06

呼叫二哥,呼叫二哥

回复

2012-10-06

“三北”限电,南方风电如何“变废为宝”?优惠电价补贴、低速风机研发,最重要是风电年利用小时数。2011年,中国风电年利用小时数平均为1920小时,其中,福建(3096小时)、云南(2440小时)、江西(2340小时)。

回复

2012-10-06

风电业的疯狂扩张对民航及军用航空是个巨大的调整,风电场会成像渝雷达屏幕上,可能会造成雷达系统对飞机和恶劣天气探测产生错误。

回复

2012-10-06

坐长途车的路上看见几十个风车发电机就一两个在转,真心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