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我自己吗? 《二次曝光》的真实问题

故事里宋其的父母正是那个时代的随波逐流的人。时代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印记,随着他们生命的结束好像已经过去了,但在孩子身上,扭曲的命运恐怕才刚刚开始。李玉说,“大家说电影里写得那么真实,突然来个大反转,说都是幻觉,都是假的。实际上在中国它都是真的,它的基础都是真的。”

责任编辑: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周鑫 陈浩民

从《苹果》、《观音山》到《二次曝光》,范冰冰都是李玉电影的第一女主角。这些电影里,李玉无一例外地写人在社会现实中的创伤。 (《二次曝光》剧组供图)

英国音乐人Howie B年近五十,前段时间在英国街上跟人发生冲突,打了一架,下手重了,伤到对方脊椎。Howie B为李玉导演的电影《二次曝光》制作电影音乐,一起工作时他给李玉讲了这件事,说自己很害怕,突然觉得:“我还是我自己吗,我怎么这么恶?”他立刻去看了心理医生。

“一个中国男人要是在街上打了人,说去看心理医生,没人会信的,简直是笑话。”李玉说自己很吃惊。

《二次曝光》的故事建立在心理创伤的前提之下。电影的剧情结构有点像马丁·斯科西斯的《禁闭岛》——雨夜来到孤岛精神病院调查古怪案件的警探,经历了各种复杂曲折的遭遇,在片尾他最终意识到自己原来是精神病院最严重的病人,警探身份是自己精神分裂凭空臆想的另一个自我,而整个“查案”过程只是大夫们为进行精神治疗集体排演的一出戏。

电影用心地编织环环相扣错综复杂的逼真情节,牵动观众心里的疑团与困惑,最后却告诉你一切并未真正发生,这样的扭转多少令人愕然。《禁闭岛》收获过不少这样的“口水”。《二次曝光》冒着“剧透”的风险,在影片官网上做了不少关于幻觉的科普,比如真性幻觉、假性幻觉都是什么意思。

但营造一个幻觉当中的故事也有“好处”。范冰冰扮演的宋其杀人埋尸,几天后看到警察来到自己工作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0)


回复

2013-02-09

谢谢李玉,还原了某些真实的现象,支持文艺片!!!

回复

2012-10-18

欲望膨胀和价值迷失,

回复

2012-10-11

中国人的心思怎么都放在外部目标,从来没有想自我是什么,

回复

2012-10-11

刚看了这个片子 感觉很不错 精神层面很突出

回复

2012-10-10

李玉的电影适合看完一遍之后过段时间在看,每一次看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回复

2012-10-10

我觉得挺好看的,当时电影院了只有两个人,看着真过瘾

回复

2012-10-09

值得期待的少量电影之一。

回复

2012-10-04

相当不错。相似的剧情让我想起了禁闭岛,搏击俱乐部,不同的是,国外很早就开始关注普通人的心理问题,而国内,则由于观念,意识形态等诸多可控或不可控因素而将之忽视。这个现实很值得深思,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终于出现了李玉,希望今后能多出现一些这样的导演,也祝愿李玉导演能继续关注这个领域,多出更好的作品。

回复

2012-10-04

相当不错。相似的剧情让我想起了禁闭岛,搏击俱乐部,不同的是,国外很早就开始关注普通人的心理问题,而国内,则由于观念,意识形态等诸多可控或不可控因素而将之忽视。这个现实很值得深思,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终于出现了李玉,希望今后能多出现一些这样的导演,也祝愿李玉导演能继续关注这个领域,多出更好的作品。

回复

2012-10-02

颠覆火车说的是原剧本,后来改掉了,用心看下文章再来质疑。观音山就很喜欢。

回复

2012-10-01

颠覆火车...我怎么不记得这个剧情...笔者看没看过这个电影值得怀疑

回复

2012-09-30

有空才看。

回复

2012-09-30

平时你讲抑郁症没有任何作用,某天你跳楼了,所有人不假思索异口同声的说是抑郁症。在中国要证明一些东西,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回复

2012-09-29

去看看。

回复

2012-09-29

多读哲学。

回复

2012-09-29

范冰冰,你这个黑许…………

回复

2012-09-29

what do you care about?

回复

2012-09-29

今天上英语课,一直在书本的空白处写着“我快乐么?”“痛苦”“劫”,好想多写一些脑子里残留的东西,只是没想到只有这些了。前两天网友的留言,“我还活着么”也让自己有很多感触,我是谁?你又是谁?我们“活着”只不过将同样的日子重复了一万遍,到最后痛苦的还是自己。我有病。我只是还没有@走饭 那样的勇气。

回复

2012-09-29

最爱文艺片

回复

2012-09-29

值得关注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