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者的另类“旋转门”史正富:“最富教授”有点失控

他是一位经济学教授,与张五常、樊纲等人关系密切,甚至曾帮他们“理财”。他控制着结构复杂的投资集团,投资近20家企业,以65亿身家跻身胡润百富榜。他在学者与投资人两个身份之间自如转换。现在,他梦想专心做回学者,但已经骑虎难下。

责任编辑:张华 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樊美玲

史正富主要投资的企业。 (何籽/制图)

他是一位经济学教授,与张五常、樊纲等人关系密切,甚至曾帮他们“理财”。

他控制着结构复杂的投资集团,投资近20家企业,以65亿身家跻身胡润百富榜。

他在学者与投资人两个身份之间自如转换。现在,他梦想专心做回学者,但已经骑虎难下。

“我准备再过两年就退休。”2012年8月9日,深圳君悦酒店33层咖啡厅,58岁的史正富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脸上深深的皱纹间写满沧桑,“2008年以来,我做得有点累。”

史正富是一位经济学教授,现任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与张五常、樊纲、张军、林毅夫、张维迎等中国经济学界红人交往甚密,甚至帮他们中的一些人打理富余资产。

他同时还是一位“神秘”的生意人、超级富豪,拥有至少12年私募股权投资史,其间投资了山东中轩、古井贡、奇瑞汽车等19个项目,自称操盘资金规模超过35亿元人民币。2008年他在胡润百富榜上的财富为15亿元,3年后这一数字跃升至65亿,他因此被称为“最富教授”。

就在接受采访前三天,他间接持股26.6%任第一大股东的南大光电,以“2012年以来最贵发行价”66元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当天暴涨近24%。以收盘价计,史正富与妻子翟立持股市值接近8.5亿元。

史正富为何决定急流勇退?他是如何完成财富积累的?在“最富教授”的名头背后,他的经历映射出中国学界和资本圈怎样的独特现实?

对史正富的评价,学术圈的朋友与其公司下属及所投资企业高管截然相反。 (东方IC/图)

“我的理想一直是做个学者”

在美国的八年成为史正富转型的重要时期。当时美国资本市场正经历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一波高潮,史深为周围的资本气息所感染,系统研究黑石等投资机构的发家史,当时的心情是“敬佩加好奇”。

进入投资界并不在史正富最初预设的人生轨道里。他的故乡在安徽滁州来安县,其父曾在镇上开过小饮食铺子,每天早晨卖油条。

1978年2月,24岁的史正富到复旦大学报到,此前他是江苏省军区的一名军人。他的班上一共有62名同学。史的专业是政治经济学,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选择,“当时中国的经济学,只有政治经济学”。读完本科、研究生,史正富留校任教。

“史正富是个聪明、活跃,对经济学痴迷的人。”他的同班同学、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张晖明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称,“当时复旦大学学生会的黑板报比赛非常有影响,经济系多次夺得第一,史正富是积极参与者。”

读书期间,史正富一度表现出研究经济学的天赋和造诣,他的论文多次在权威学术期刊《经济研究》发表,并曾获得1988年度孙冶方奖(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项)。中国本科生们用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2版,即由尚在读研究生的史正富和导师蒋学模共同编著。史正富调整了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以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活动阐述政治经济学体系。

“史正富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少数几个青年教师之一,前卫、活跃,任何东西都不接受现有说法。”经济学家张军说,他比史正富晚四年考入复旦大学,日后与史成为好友兼同事。

“我的理想一直是做个学者,组织一批人,研究中国的制度变迁,拿几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史正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命运却被不可控的力量,推向另一个方向。

1987年,史正富到美国留学。在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拿到经济学博士后,又在马里兰大学攻读社会学,本想学成回国继续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却因故未能成行。

在美国的“八年抗战”,是史正富职业转变的重要时期。

1987年到1995年的美国资本市场,正经历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第二波高潮,1989年KKR收购RJR纳贝斯克公司等经典案例,带动了美国股权投资“杠杆化”热潮。

史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8)


回复

2013-07-31

mark

回复

2012-08-29

投资商跟创业者必然是有控制权的矛盾的

邪人疯
回复

邪人疯

2012-08-29

这篇报道有小瑕疵,奇瑞汽车应位于安徽芜湖。记者、编辑都在这个出错太不应该。

回复

2012-08-26

中国市场,不同寻常

回复

2012-08-26

投资人太强势对企业是一种灾难,一个合格的投资人要甘于给创业者当配角

回复

2012-08-25

回复

2012-08-25

很怀疑,时下还有否刻苦钻研学问的专家?

回复

2012-08-25

可以想象,未来或许可以考虑此路。

回复

2012-08-25

AU还不错的,这得益于他在华府,拥有天然的整合学术,政府,商业资源的优势。这大学要放在中西部,还真就是野鸡大学了

2012-08-24

American University? lol 这学校也太烂了吧。。。现在的留学生估计看都不看。。不过总比那个野鸡大学的好。。

回复

2012-08-24

我们学生现在在潜意识里都更崇拜赚钱的老师。

回复

2012-08-24

他这也应该是VE/PE,时机是赶上了。要知道在90年代任何美国基金经理都有每年20% 的回报。

回复

2012-08-24

American University? lol 这学校也太烂了吧。。。现在的留学生估计看都不看。。不过总比那个野鸡大学的好。。

回复

2012-08-24

百度了一下,好像是芜湖的~

2012-08-24

2007年又投资8000万获得位于安徽巢湖的奇瑞汽车2.5%的股权 奇瑞是巢湖的吗?闭眼瞎扯!!

回复

2012-08-24

互相利用而已

回复

2012-08-24

知识经济,同时也是机遇经济

回复

2012-08-24

2007年又投资8000万获得位于安徽巢湖的奇瑞汽车2.5%的股权 奇瑞是巢湖的吗?闭眼瞎扯!!

回复

2012-08-24

典型的中国特色投资——浓郁的官方背景!要是没有那些背景关系,投资?估计没那么容易。

回复

2012-08-24

牛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