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标】“好奇”号上的核动力:争宠“微核”时代

2012年8月6日,一块重45公斤、60厘米见方的电池引起了全世界核电界的关注。这个为美国火星探测器“好奇”号提供动力的大盒子被昵称为“核电池”,可以持续供电14年。有数据称,核电池提供的电能几乎是太阳能电池的3倍。

责任编辑:曹海东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实习生 姚小云 沈巧红 周琼媛

当NASA工作人员为“好奇”号击掌欢呼,解说员介绍核电池动力系统时,中国人自然也会好奇,我们难道只有大型核电站和核潜艇吗?

2012年8月6日这天,一块重45公斤、60厘米见方的电池引起了全世界核电界的关注。

这个为美国火星探测器“好奇”号提供动力的大盒子被昵称为“核电池”,可以持续供电14年。如果要跟以往的太阳能电池相比,核电池简直是劳模——不分冬夏无论日夜,24小时工作全年无休。有数据称,核电池提供的电能几乎是太阳能电池的3倍。

核电池横空出世后立即受到大肆追捧。英国帝国理工大学一位结构生态学教授史蒂芬·库里(Stephen Curry)在推特上感慨了从核爆灾难到核电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8)


回复

2012-08-28

好多年前就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们的战车上装了核动力多好。那天看直播,就被这句核动力电池吸引力。呵呵

回复

2012-08-27

试想一下,有朝一日,我们的汽车上装备了核电池......

回复

2012-08-27

美国八十年代就有三叉戟Ⅱ,我们现在有巨浪2,但是就技术水平说能比吗?!

回复

2012-08-27

核裂变有污染,重点应当研究相对环保的核聚变。

回复

2012-08-26

对头!

2012-08-26

这些核电池用完,如何处理?

回复

2012-08-26

原来是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研发的,06年就成功了。NASA资料上说核电池的工作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衰变时产生的热量,另一种是利用衰变过程放射出的带电粒子。后一种效率会更高一些。不晓得我国目前是哪一种,效率怎么样。

回复

2012-08-26

这些核电池用完,如何处理?

回复

2012-08-26

争宠“微核”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