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女孩”夏华斯来华寻亲第45个故事

一个叫夏华斯的耶鲁女孩来中国寻找亲生父母。她见了44个家庭,但无一成功。在那44个故事里,她读懂了中国,养母玛格丽特读懂了她,一些多年来为遗弃女儿而心存不安的人们,也得到各自内心的宽慰。

夏华斯肩上沉甸甸的包,约有五斤重,寻亲路上片刻不离身。那是她花了近10个月的时间整理的资料,从婴儿时期的照片、福利院提供的图片到她在美国的成长经历 (周超/图)

一个叫夏华斯的耶鲁女孩来中国寻找亲生父母。她见了44个家庭,但无一成功。在那44个故事里,她读懂了中国,养母玛格丽特读懂了她,一些多年来为遗弃女儿而心存不安的人们,也得到各自内心的宽慰

法律上来说,夏华斯(Jenna Cook)的生日是1992年2月2日,她喜欢这个日子,“好记”。但在生命开始的20年中,这始终是她的挣扎——大概出生一个月左右,她被遗弃在武汉宗关办事处附近。之后,一个叫玛格丽特的美国单身女人领养了她。她也是中国开放国际领养的第一代孩子中的一员。

从5月17到7月12日,夏华斯在中国度过8周的时光,已经是耶鲁大学人类学专业学生的她,希望这次旅途可以为她找到亲生父母。借助媒体,在她的中国“故乡”武汉,她接到一二百个认亲电话,与44个家庭见面、聊天,倾听他们的故事,拥抱、流泪、合影,与36个家庭做了DNA比对,结果,皆是令人失望的阴性。

然而,这并不是一场一无所获的旅行。在那44个故事里,她读懂中国,玛格丽特读懂她,一些多年来为遗弃女儿而心存不安的人们,也得到各自内心的宽慰。

杭州来人

身穿粉色上衣的跛脚女人走进会议室。她的脸色暗红,有点慌张。男人跟在后面,有点不好意思地低着头。

夏华斯寻亲所带来的寻亲海报、相机和记录本 (周超/图)

这是6月6日认亲会的第一个家庭。

女人坐下来,在长桌把头的位置,男人坐在她的下首。对面是等候多时的夏华斯。她穿着干净的点饰深色连衣裙,那是她最喜欢的衣服。夏华斯右边是美国妈妈玛格丽特,再右边是武汉电视台编导柏玉娟,协助这对美国母女与中国家庭沟通。

粉衣服的女人开始讲述她的故事。他们是湖北应城人,在杭州打工,这次特意赶来,是因为他们在1992年二三月间第4个女儿出生后,遗弃了她。

“养不活。”女人说。

这个被遗弃的孩子还没来得及取名字,家人只叫她“四四”。她出生前,家里已经有3个女儿。她离开之后,男孩诞生了。这对农民夫妇终于停止了生育。

“四四”是被奶奶抱走的。他们隐约记得似乎是丢在武汉宝丰路,距离宗关办事处两三公路的路程。至于具体丢在哪里,现在无从得知——奶奶已去世了。

这次他们在报纸上看到夏华斯寻亲,回想当年迫于家境的选择,而今生存状况略略缓解,想了个心愿。

因为不想在家种地,这夫妻二人到杭州一家裁被子的工厂做工。“做的被子是出口到美国的。”男人解释说。他们每天做工10小时,除了周三周日,一周加班5天,一个月只休息一天。他们讲述这个在中国百万产业工人身上丝毫不稀罕的故事,夏华斯突然哭了。

她跑到桌子对面,拥抱那个女人。女人一下子控制不住,剧烈地流起眼泪:“不管是不是你,我都想来看看,看到你,就像看到了她。”

DNA测试需要600元。玛格丽特说,这个钱由我们来承担吧。此前他们见过11个家庭,与8个家庭做了DNA测试,都是对方付钱。

男人赶忙说,600元“无所谓”,自己可以承担。哭泣中的女人也暂时从伤感中抽离出来,连说“不用”。但玛格丽特和夏华斯也很坚持。

会面了半小时,离开时,女人拥抱玛格丽特,说:“谢谢你把她养大。”夏华斯摩挲着那个沉默男人的肩膀,送他们离开。

夏华斯与美国妈妈玛格丽特

从上中学开始,夏华斯就对发展中国家的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兴趣。一方面是对妇女命运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去理解她出生的地方。她对中国工农的生活有初步的了解,是从《A Day in the Life of China》(《中国人的一天》),《Material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8)


回复

2016-08-17

看得出来,女孩在养母的爱护下获得了自信和从容,一种由内而外衍生出的气质, 家庭教育真的会影响子女的一生。 但看到前来认亲的人说:这个女孩学习好,像我们家人。真的有点伤感,如果夏不是一个来自耶鲁大学的美国女孩,会有这么多人来尝试吗?可能是我黑暗了,可事实就是如果你不够优秀,连亲人有可能都不会认你。最后,被改变命运的女孩,希望你能继续快乐地生活。

回复

2016-04-11

看到这个妹子的眼睛(感觉她的眼神有种特别的热情,自信,好奇,还是什么我说不清),就觉得她的养母真的很爱她,把她爱护得很好,教养得很好

回复

2012-12-02

希望她'夏'次来中国能找到她的亲生妈妈。

回复

2012-07-25

养母养女都是得便宜卖乖。

回复

2012-07-24

祸福相依

回复

2012-07-24

总有一些感人的事情。

回复

2012-07-23

真令人感动

回复

2012-07-20

对于寻亲,感觉还是更多的为了寻找那种归属感吧。说到电影,近期中国的烂片让人作呕,从这件事情看出,在中国不是没有故事,而是更多的在追求浮华。不是没有让人深省的故事,而是每个人每天都生活在在这种痛苦的故事里,已经渐渐麻木。就像夏华思看到的令她悲伤甚至震惊的事情,在中国还算事么?

回复

2012-07-19

。。。夏华斯的笑容真灿烂,真好看。

回复

2012-07-19

真的希望45个故事是结局。

回复

2012-07-19

这个不幸的幸运女孩。

回复

2012-07-19

祝愿第45个故事是最后的故事!

回复

2012-07-19

这个故事应该引起我们当权者深深的反思,我们国家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相关社会保障体制、社会救助制度有没有有效的落实、跟进,让这个伤感、动人的故事不再成为当今及未来“故事”......

回复

2012-07-19

有靠山了撒,有利可图便是娘撒。 这就是广大群众的德行撒。

2012-07-19

相认之后呢?~

回复

2012-07-19

相认之后呢?~

回复

2012-07-19

还回来干嘛,一个都不要你的父母还找他干嘛,整个中国的悲哀就是整个民族的劣根性。 不过最后一张图片我觉得很好的回答了所有的问题,生活的差异在每个人身上突显无疑,苍白的全家福仍然无法驱散愚蠢的内心灵魂。

回复

2012-07-19

这个美国人成就了这个好故事。

回复

2012-07-19

因为马哥利特女士,这是一个好故事,好感情,很美好。而不是中国特色悲剧。因为美国人的善良,大方。

回复

2012-07-19

这个故事里确实反映了很多现实问题,不过亲爱的夏华斯,我相信 每个人都是幸运的,上帝在关上一扇窗户的同时还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期待听到你的第45个故事,希望那第45个故事是你最后的终结,也是你幸福的归所。

回复

2012-07-19

这个故事里确实反映了很多现实问题,不过亲爱的夏华斯,我相信 每个人都是幸运的,上帝在关上一扇窗户的同时还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期待听到你的第45个故事,希望那第45个故事是你最后的终结,也是你幸福的归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