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担保之网如何“解套”

无数浙江的大中小企业,通过纵横交错的担保之网异常紧密地纠缠在一起。银行间的激烈竞争,与金融危机后的刺激政策,更加促进了这张网络的生长。于是,危机一旦出现,便成了火烧连营。

责任编辑:冉孟顺 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冯叶

这场担保圈信贷危机给专心做实业的浙江民营企业带来了损害。 (CFP/图)

无数浙江的大中小企业,通过纵横交错的担保之网异常紧密地纠缠在一起。银行间的激烈竞争,与金融危机后的刺激政策,更加促进了这张网络的生长。于是,危机一旦出现,便成了火烧连营。 

一道沉重的选择题——要么欠贷不还,要么让资金链断裂。这是许多杭州企业正面临的痛苦抉择。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无论选择哪个,都代价惨重:前者会造成金融资产的迅速恶化,后者则会牵连大批企业直接坠入破产深渊。

“办企业十多年,即便是2008年金融危机,我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对资金感到如此恐惧。”一位卷入危机的企业主,心有余悸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这场危机,被当地的银行业人士称为“史无前例”。来自银监局的数据显示,浙江省2012年4月底不良贷款为637亿,比年初增长145亿,增幅近30%。

杭州家具商会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仅仅是在家具行业,担保圈所涉及的企业就有100多家,债务金额超过100亿元。而根据上市公司公开资料,绿城、新湖中宝等13家浙江上市公司为23家非关联方提供了担保,涉及金额25.5亿元。

眼下的杭州,企业与银行都人人自危,政府也开始全力介入。

今年以来,杭州市政府及各区县政府已经密集召集受担保圈信贷危机波及的企业和各家银行召开协调会,试图说服银行停止从企业抽贷,以控制危机的迅速蔓延,但收效甚微。

2012年6月20日,浙江省政府召开主题为“改善金融发展环境、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视频会议,省长出席,杭州市政府“针对当前企业出现的资金链断裂等风险”发言。

“到现在为止,整个盘子扩散到底有多大,我们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杭州市经信委副主任徐虎忠曾这样表示。

自从2011年9月温州大规模爆发跑路潮以来,资金断裂企业名单就一直在不断刷新——中江控股、高盛科技、康辉铜业、广业钢铁……一些小公司的资金链紧张,如何引发了这场大面积的危机?担保圈信贷危机如何像黑洞一般,卷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南方周末记者记录了其中一个典型故事,一家公司如何直接将至少三十余家公司拖入危机。

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天煜建设出现问题,浙江已有六十余家公司受到牵连,图为这条担保链条的部分传导路线。(明镜/图)

担保链上,多米诺骨牌倒下

一家公司的危机,经由互保链,迅速放大扩散至其外围的数级担保圈,风暴由此升级。

掀起这场风暴的蝴蝶,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建筑公司浙江天煜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煜建设),注册地为浙江东阳。

2011年12月20日,天煜建设下属江苏分公司经理因非法集资被法院立案,天煜建设全部账户和房产陆续被法院冻结查封。

很快,火烧到了家具制造企业嘉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逸集团),因为嘉逸集团与天煜建设存在互保关系。

“互保”是指互相担保,也就是企业之间对等为对方保证贷款,当对方还不上时需承担还款连带责任。浙江企业之间互保非常普遍,还有更多的采用“联保”,就是三家或三家以上企业自愿组成担保联合体,所有成员为其中任何一家的贷款承担连带责任。

十余天后,嘉逸集团及其关联公司陆续被建设银行、宁波银行等八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5)


回复

2012-07-01

难道能把皮包公司拖垮??

2012-06-29

做实业也要被拖垮~~

回复

2012-06-30

上图,好复杂的资本网链啊

回复

2012-06-29

就业长城毁掉了,流氓政府拍手称快。

回复

2012-06-29

更正:不是“驱赶”是“躯干”。

2012-06-29

做企业的估计很少会在这里讨论这样的问题,大多是做金融的在说,讨论的视角也就金融的,便全是企业的错。 我想说这是一个金融问题,贷款给城门非得绑上一池的鱼,为降低自身风险把实体经济都连上过火线。结果原本可控的某一金融损失,损毁了是一整片的实体经济。 早前有评论说经济学是伪科学,表述尽管很不当,但也说明主流经济学存在严重的问题,它不单是中国的,几乎是世界性的问题。经济学的发展枝繁叶茂起来,却忽视了驱赶和根系,把经济之于人类的根本性目的要求给忘了。

回复

2012-06-29

做企业的估计很少会在这里讨论这样的问题,大多是做金融的在说,讨论的视角也就金融的,便全是企业的错。 我想说这是一个金融问题,贷款给城门非得绑上一池的鱼,为降低自身风险把实体经济都连上过火线。结果原本可控的某一金融损失,损毁了是一整片的实体经济。 早前有评论说经济学是伪科学,表述尽管很不当,但也说明主流经济学存在严重的问题,它不单是中国的,几乎是世界性的问题。经济学的发展枝繁叶茂起来,却忽视了驱赶和根系,把经济之于人类的根本性目的要求给忘了。

回复

2012-06-29

说到关键点了, 但是现在大家都捂着呢,脓包不能揭,揭开不得了。

2012-06-28

杭州爆发的担保危机,实际上反映了GDP高歌猛进过程中企业普遍出现的盲目扩张,以及银行业务创新给予企业的过度信贷。在银行业内,浙江模式是业务创新的代表。企业通过联保即可获得银行贷款,而不管企业到底需不需要贷款、需要多少贷款、拿到贷款后干什么用。事实上很多企业拿到富余的贷款资金后往往转投别的行业如房地产、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等等,甚至转借他人。因此,这场危机才刚刚开始。

回复

2012-06-29

做实业也要被拖垮~~

回复

2012-06-29

国企:我就是不怕赔,

回复

2012-06-28

企业过度借贷、过度扩张、挪用贷款才是根本问题,这种企业早就该被淘汰了

回复

2012-06-28

明明是自己杠杆地太厉害,关国企屁事。南周什么神结尾...

回复

2012-06-28

中国的民营企业前途实在让人堪忧啊,我们应该从新思考国企改革思路,放手让那些低效率的国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然退出?更希望我们的政府不要太偏袒国企,民企也是国家的企业啊

回复

2012-06-28

根源在于利率的管制和金融机构的垄断。

回复

2012-06-28

资本的衍生产品造就了一大批不劳而获的所谓经济精英,靠宽松货币政策弥补这个硕大的黑洞,企业是实体,哪里搞得过瞒天过海的资本炒家。可怜脆弱的民营经济就被国家制定政策的“砖家”拍死了。不良企业家圈资跑路的造就了一个产业链的断链。国家监管部门不作为啊!

回复

2012-06-28

杭州爆发的担保危机,实际上反映了GDP高歌猛进过程中企业普遍出现的盲目扩张,以及银行业务创新给予企业的过度信贷。在银行业内,浙江模式是业务创新的代表。企业通过联保即可获得银行贷款,而不管企业到底需不需要贷款、需要多少贷款、拿到贷款后干什么用。事实上很多企业拿到富余的贷款资金后往往转投别的行业如房地产、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等等,甚至转借他人。因此,这场危机才刚刚开始。

回复

2012-06-28

民企的命运,就交给了那些蝇营狗苟的银行,国企却有政府的庇护。本来就是金融体系的不健全,最后倒霉的总是我们劳苦的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