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李三友个案
知青运动过去四十多年了,关于知青的话题不时地提起。究竟是“青春无悔”或“有悔”,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但“知青”烙印是抹不掉的了,其中的一部分人,可称之为“知青牌”人生。李三友算是一个个案。
责任编辑:朱又可
编者按:
知青话题目前正因为热播梁晓声编剧的电视剧《知青》而备受关注和争议。本文作者刘晓阳所写的李三友(1947-2012),也是他同去内蒙古锡盟阿巴嘎旗的知青,返城后历任北京55中教师、中国政法大学教师、北京市西城区区委组织部部长、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执行理事会理事,后来下海创办企业。相比到农区插队的知青,到草原牧区插队的人当时平均月收入60元,伙食以肉为主,作者刘晓阳在致编者的信中说,相对来说他们算是知青生活中“最好也最浪漫”的一群了。
知青运动过去四十多年了,关于知青的话题不时地提起。究竟是“青春无悔”或“有悔”,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但“知青”烙印是抹不掉的了,其中的一部分人,可称之为“知青牌”人生。李三友算是一个个案。
本文所写的主人公李三友,和他插队的内蒙古草原一直保持着一种联系。他与其他老知青一起资助、组建“草原恋合唱团”,发掘培养了蒙古族音乐人才,赞助、支持出版了第一部知青回忆文集《草原启示录》,支持、策划了第一台知青大型综艺晚会《共和国的儿女——“老三届”》。“草原恋合唱团”曾经出访欧洲并在比赛中获得两项银奖。李三友多次与老知青一起和企业界为内蒙古受灾地区募捐。在他去世后的追思会上,蒙古族歌手布仁巴雅尔演唱了他生前喜爱的蒙古民歌。
唱“文革”中被禁的老歌
2012年4月5日清明节当天,李三友因肝癌在上海中山医院与世长辞。我和他虽然在同一个公社插队,却没插在同一个队里,而且我和他熟悉起来也很晚。
我们是1968年8月底随大批知识青年分配到最基层的生产队。过了两三个月,又来了两批自动投奔的知青。其中一批是四名女生,都是一般人家的小孩儿。她们中的方英是来投奔她姐姐——我们队师大女附中包(注:蒙古包)方小英的。孟晓青和李卫是来投奔她们包牛力的。另一批五个男生,冯江华、狄阜平、路书奇、秦晓和李三友都是四中的干部子弟。李三友患过小儿麻痹症,右腿残疾。
两批人都被分到额尔登乌拉队,尚未下到大队时,方小英去公社看她妹妹,见到了这些人。路书奇说:“咱们头一次见面,还是先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叫路书奇,路是走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路,书是读毛主席的书的书……”刚说到这儿,秦晓和其他几个人一块儿笑着说:“奇是刘少奇的奇。”路书奇赶紧分辩说:“不是!不是!是打倒刘少奇的奇……”
草原地域太过辽阔,不同队的知青之间很难来往。多年之后,不少知青已经开始返城。剩下的知青经过长年的“再教育”,革命豪情渐次衰退,但串营子聚会之风却方兴未艾。
有一次我们队知青邀请别的队知青来聚会。那次来的人比较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方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