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个同性恋——全美围观网络性向歧视案

克莱曼提是性倾向歧视和网络欺凌的双重牺牲品。自互联网发明以来,年轻一代最大程度开发并享受了信息技术的成果,现在,他们也开始被无节制的自由所产生的副效应困扰。关于网络监管与信息自由的争论,克莱曼提案会是一个分水岭吗?

责任编辑:史哲 张哲

克莱曼提是性倾向歧视和网络欺凌的双重牺牲品。自互联网发明以来,年轻一代最大程度开发并享受了信息技术的成果,现在,他们也开始被无节制的自由所产生的副效应困扰。

关于网络监管与信息自由的争论,克莱曼提案会是一个分水岭吗?

等待拉维的可能是10年的牢狱和被驱逐出境的命运。 (Mel Evans/东方IC/图)

2012年3月15日,美国新泽西州米德尔塞克斯县法院,当陪审团宣布拉维“仇恨罪”等15项罪名成立时,这个20岁的前罗格斯大学印度籍新生惊愕地用手捂住了嘴巴——在美国,该罪曾长期用于打击种族主义和新纳粹集团。

如今,这个才华横溢的计算机少年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和接受这个遥远的罪名,纵使他已向法庭承认两年前秋天的举动确实过于幼稚和鲁莽——2010年9月,拉维远程遥控网络摄像头拍下室友泰勒·克莱曼提的同性恋行为并对外散布。3天后,对方跳桥自杀。

“我没有仇恨任何人,我的朋友中也有同性恋。”拉维说。法庭上,他失去了照片里灿烂的笑容,他的律师坚持上诉,称“这只是一个孩子过了头的恶作剧”。

回望2010年的美国,克莱曼提逝去的9月恍如一段被诅咒的时光——仅仅30天内就爆发了6起同性恋青少年欺凌自杀事件,而它们发生的背景是:每年全美有数十万同性恋青少年流浪街头,他们被父母驱赶或因歧视而逃离,其中一半人曾想过结束生命。

克莱曼提自杀后,奥巴马在电视讲话中以此案敬告国民反思。2009年,他推动并签署了一项预防仇恨犯罪法案,历史上首次将“仇恨犯罪”的保护罩延伸至同性恋者,从而被视作美国司法一次里程碑式的进步。

然而,这项步履艰难的改革很快就引发无限的争议和迷茫。在网络新技术改变人们行为,并模糊公共与私人界限的时代,自由言说的边界在哪里?

图为乔治·华盛顿大桥。孤独的克莱曼提从这里纵身而下,没有和任何人告别。他在网络上最后写下的是:“正从乔治·华盛顿大桥上往下跳。对不起。” (赵望舒/图)

“我依然爱你,但感觉到被背叛”

新泽西少年克莱曼提在生前的梦想很简单:结交3个好朋友。但这并不容易,他太腼腆了,笑起来就像个女孩,而且审美情趣过于老土,话题总是围绕音乐、歌剧、园艺和非洲矮青蛙。“就像一个中年人。”他的中学同学说。

相比之下,出生在印度的拉维则是个十足的活力小子。他喜欢摆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