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资金内地放贷的利益之旅

民间借贷火爆带来的巨大息差吸引不少香港本地公司进军内地小额信贷。外汇管制致使“资金二道贩子”应运而生。注册资金、购买股权方式、虚假贸易和地下钱庄,是资金进入内地的灰色通道。

责任编辑:冉孟顺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内地民间资金紧张,吸引香港资金进军内地小额贷款业务。 (何籽/图)

香港与内地的贷款利率不同,让资金在两地开始流动。一些嗅觉灵敏的人,像青蛙一样游走在两个资金池之间。

“这头是接单难、议价难,那头是税负重、劳动力成本上升。”年逾不惑、大腹便便的韩斌大声嚷道。韩是广州一家颇具规模的服装生产企业老板。为维系企业日益艰难的运营,韩斌想尽办法融资“找钱”。

韩斌曾向银行求助。但他2011年的1000万元银行贷款“亏大了”——首先,他接受的是基准利率上浮50%的利息成本,即10%的年利率;然后,银行将这笔贷款以“全额承兑汇票”发放,韩斌要拿到钱,还需支付银行将近10%的净贴现利息。

此外,韩斌还要到银行指定的担保公司申请担保,担保费是贷款额的3%。再加上银行收取的“融资顾问费”等费用,一年下来,他为银行贷款支付的全部费用大约250万,即实际“整体利率”为25%。

“我到银行还贷时,银行的行长问我去年赚了多少钱,我差点发火了。”韩斌说,利润只够还利息,忙活一年就是给银行打工。

忍气吞声之余,他开始寻找廉价的融资渠道:根据他身边朋友的经验,香港是个融资的好地方。于是,从2011年10月起,韩斌就开始着手到香港借钱。

香港资金觊觎内地信贷

算下来,这比内地的银行成本要便宜一半以上。

由于目前国家实行外汇管制,香港机构并不能直接向内地企业贷款。香港资金介入内地民间信贷市场,依靠的是“曲线”路径。

韩斌透露,他在香港首先找到融资中介,由其联系资金提供方——香港的资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9)


回复

2012-11-22

这个情形都是国家政策逼迫出来的

回复

2012-03-29

银行贷款年利率25%,中国信贷年利率40%,高利贷70%,香港银行贷款5%。羡慕嫉妒恨,反贪污、反浪费、反垄断。

回复

2012-03-28

原始资本积累

回复

2012-03-28

这都是有钱人的事儿

回复

2012-03-28

青蛙打水

回复

2012-03-28

内地的民间借贷问题,尤其是中西部监管薄弱地区更加泛滥,虽然央视报道了泗洪县,有个别跑路的,正如前几年的房地产一样,现在基本上陷入了全民的狂欢。而房地产最起码还有房产,而现在的高利贷,在民间和法律层面的空白,中央犹豫不绝的态度,除了个别跑路的,其他的可是广大百姓辛辛苦苦的血汗钱,一旦失去,内心的不平衡和宣泄会引发很大的问题。不是个别高管一句,银行不适暴利所能平复的

回复

2012-03-28

国有企业成了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回复

2012-03-28

有头脑的人都会抓住这个机会

回复

2012-03-24

他打了个比方:内地有个资金池,国际上有个更大的资金池,现在两个资金池对接只能依靠香港这一个水龙头来连接。这两年,内地的池子缺水,池子里的青蛙太多,水不够,“于是,内地池子里的‘青蛙长老’,组织了一众小青蛙跑到国际资金池打水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