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发行史上的一个悲剧”——于冬眼中的“龙门”与“十三钗”之战
于冬:不管多少钱拍的,也要尊重电影市场规律。你见过《蝙蝠侠》跟《蜘蛛侠》同一天上映吗?为什么美国六大公司都能坐下来协商档期,中国电影就出两部大片,非要自相残杀,全世界看笑话?
责任编辑:李宏宇 袁蕾 助理编辑 朱晓佳
2011年的电影贺岁档,《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间的舆论战争比两部影片本身更“精彩”。“龙门”上映日期最早定在12月18日,“十三钗”宣布12月16日上片;“龙门”也提前到16日;“十三钗”随之提前到15日。
张伟平强势要求提高制片方的票房分成比例至45%,最低票价提高5元,院线公司不满,最终由广电总局从中调解;张伟平不点名指责有同行降低影片分成比例,是“落井下石”。再后来张伟平以博纳公司旗下影院拖欠己方影片票款为由,禁止对方放映“十三钗”;而博纳一家影院在12月14日发布公告,拒绝放映“十三钗”及所有新画面公司的影片。
2011年的电影贺岁档,《金陵十三钗》、《龙门飞甲》同日公映,影片背后张伟平、于冬的媒体大战,将中国电影的发行、院线和竞争格局摆上了台面。 (许丛军 CFP/图)
硝烟弥漫虚实难辨,更难分清谁是谁非,两部影片的曝光密度大大增加,也有人认为,他们商量好了炒作。
“炒作”的结果:踌躇满志要夺10亿票房的“十三钗”截至2012年1月15日尚未超过6亿;“龙门”以近5.3亿紧随其后,业内预期双片票房“过10(亿)”算是达到,但“破16”显然无望。
张伟平的新画面和于冬的博纳国际都是中国民营电影企业的中坚,且特色鲜明:前者绑定张艺谋,在影片投资和宣发上每每制造惊人话题,总能成为票房大户;后者从发行港产片、内地香港合拍片起步,逐渐介入影片投资及影院建设,更于201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目前基本完成制片、发行、放映三大环节的“垂直垄断”。他们在2011年贺岁档的市场激战,究竟是个人恩怨,还是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环境里必然出现的竞争格局?
2012年1月13日晚,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于冬,且听一方观点。
“中国电影不要自相残杀”
南方周末:你与张伟平公开“较劲”,造成“贺岁双雄战”的舆论,你认为“龙门”此次胜了吗?
于冬:作为专业的投资人、制片人,我认为“十三钗”一定不是6亿拍的。第二,不管多少钱拍的,也要尊重电影市场规律。你见过《蝙蝠侠》跟《蜘蛛侠》同一天上映吗?为什么美国六大公司都能坐下来协商档期,中国电影就出两部大片,非要自相残杀,全世界看笑话?
我认为这是中国电影发行历史上的一个悲剧。两部重量级大片同一天开花,没有赢家,都是为争口气出的下策。对于行业的竞争对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方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