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领”进村

一样是“逃离北上广”,他们没有移民海外,也没有到二三线城市去,而是选择来到一个中国村庄,过着半隐居且自己真正能够“主宰”的生活,只为精神上更富足或与孩子相处时间更多。

责任编辑:张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罗敏夏

一样是“逃离北上广”,他们没有移民海外,也没有到二三线城市去,而是选择来到一个中国村庄,过着半隐居且自己真正能够“主宰”的生活,只为精神上更富足或与孩子相处时间更多。

一年前,当看到阳光穿透云层,如同聚光灯一般打在海面上时,丁磊的内心掀起从未有过的波澜:就是这里了。

找地、签合同,一个星期内,丁磊完成了36年人生中最富戏剧性的一个角色转换:从上海的一位高级白领变身为洱海边的一位新居民。

吸引丁磊的,是大理洱海边一个名叫双廊的村子。就在丁磊决定迁到此地前,这个面积不到8平方公里的小村庄,靠海的闲置土地几乎被“瓜分一空”。而租下这些土地的,无一例外都是像丁磊一样的外地人。

他们有的在此建客栈,有的在这里做一些小生意。就在中国精英们纷纷移民海外时,他们却选择了一种另类的方式:“归隐”山水间。

有些人把静谧乡村视为移民海外的“中转站” (CFP/图)

离开大都市

再次返回上海的丁磊开始前所未有地轻松:离婚,辞职,卖房,“就像一件理所当然之事”。

在过去的十年间,丁磊顺风顺水,房地产做了八年,位至高管之列;后转做金融,公司正筹备上市。他的妻子是上海某知名房地产公司的副总。在外人眼中,他们是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有房有车,有事业有圈子。

然而,光鲜外表下,痛苦只有自己知道。丁磊和妻子每天睡觉不到6个小时,手机不敢关,应酬不能拒。两人忙到连交流的时间都没有。由于是同行,生活和工作经常绞在一起。裂痕终于在2009年出现,两人闹到不可开交。

“生活中出现了反推力,要么反抗,要么妥协。”在过去的日子,丁磊通常采取的是妥协,因为这样“省时间”,但这一次,他突然发现,眼前的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为什么要继续妥协?

人生遭遇黑暗,却找不到出口。丁磊的姐姐建议他去大理看看。就在几个月前,她刚到大理看望两位朋友——由上海迁居双廊的自由艺术家沈见华夫妇。

在上海时,沈的妻子秋秋在一家外企工作,压力巨大,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辗转多家医院,却找不到病症。有一次,秋秋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对台湾夫妇,因为孩子常年生病,四处求医,但始终不见好转,夫妻俩最后选择了放弃台北的生活,到乡村住了下来,一段时间后,孩子的病奇迹般好了。秋秋决定效仿。考察过几个地方后,他们最后选择了大理双廊,租了一处面朝洱海的院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63)


回复

2014-07-17

生活要简约,但简约的基础是随时能够奢华。这是生活物质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的选项...

回复

2012-02-22

官府发现了,开发了,政绩了,田园完蛋了,谁与官府试比高!

回复

2012-02-05

有道理 你认为下个地方在哪里?

2012-02-01

说的对,这是另外一种殖民(除了搞教育的试验),好像80年代去香港的欧美日本人;90年代去大陆的香港人和台湾人;2000年后中国搞房地产的人。我倒不是嫉妒他们的富裕,他们只是用他们的金钱去经济落后的地方再次炒作一把,这种资本运作的方式深深植入大部分青年当中。也许5-10年后,他们又换另外一块阵地,再次进行一轮炒作。这样的东西,不仅不能持续,还会给当地的文化和传统带来一种加速的转变,很难说是好是坏,不过看看丽江的商业大家应该有所断定。 如果真的想脱离北上广,应该学习的是大理人民传统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开开咖啡店,旅馆。其实也有很多人在大理做永续农业,不过记者应该是没关注到吧。

回复

2012-02-05

我呆过的地方,天气好

回复

2012-02-04

yayayayayayayayayayayaya... 哥们一生的梦想呀~~~

回复

2012-02-01

生活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很辛苦!!!

回复

2012-02-01

说的对,这是另外一种殖民(除了搞教育的试验),好像80年代去香港的欧美日本人;90年代去大陆的香港人和台湾人;2000年后中国搞房地产的人。我倒不是嫉妒他们的富裕,他们只是用他们的金钱去经济落后的地方再次炒作一把,这种资本运作的方式深深植入大部分青年当中。也许5-10年后,他们又换另外一块阵地,再次进行一轮炒作。这样的东西,不仅不能持续,还会给当地的文化和传统带来一种加速的转变,很难说是好是坏,不过看看丽江的商业大家应该有所断定。 如果真的想脱离北上广,应该学习的是大理人民传统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开开咖啡店,旅馆。其实也有很多人在大理做永续农业,不过记者应该是没关注到吧。

2012-01-30

中国优秀资源就这样被先富起来的、拥有权力、有一定支配能力的人群瓜分殆尽。本该享受这些资源的人群却承担了不该负担的成本。这是制度的悲哀。

回复

2012-02-01

洱海,双廊,诱人之地!

回复

2012-01-31

给人们选择居住的权利!

回复

2012-01-30

看起来诱人

回复

2012-01-30

与影片中国外的那些田园生活,不论是这些金领还是我们一样的平民,都显得有些悲凉,有些无奈

回复

2012-01-30

有钱人的生活

回复

2012-01-30

中国优秀资源就这样被先富起来的、拥有权力、有一定支配能力的人群瓜分殆尽。本该享受这些资源的人群却承担了不该负担的成本。这是制度的悲哀。

回复

2012-01-29

话说这样的生活是大多数人的向往,但却不是大多数人能享受的到…目前的社会就是这么个情况,上层人士可以选择怎样生活,但普通大众却要为了进入上层而经历那些“丁磊们”已经走过的路…

回复

2012-01-29

引导是关键,岂能由着孩子想学就学想玩就玩…

2012-01-17

这样的生活,谁不想呀,我觉着孩子的教育就应该是这样想玩就玩,想学就学。 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

回复

2012-01-28

这只是物质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获得的额外选项吧。。。

回复

2012-01-26

嗯,很快就又变成发育不良的北上广……

回复

2012-01-24

有些人把静谧乡村视为移民海外的“中转站”赞一个!!!

回复

2012-01-23

他不是村民呀!!!!!

回复

2012-01-21

这只是成功人士的一种选择,对于普通大众却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