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柯达:破不破产,有什么关系?

“破产是可以避免的,这家公司会越来越小,在很专业的市场领域,成为摄影发烧友们喜爱的小众公司。”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罗敏夏

在传出破产消息之前,柯达已经被人们遗忘了十年之久。这个曾经的黄色巨人,因无法适应技术变革而被新对手们远远甩在身后,一直挣扎求生。也许,未来柯达最有可能去的地方将是在商学院的失败案例中。

2011年9月30日早晨,罗平一如往常地来到位于乐成中心的柯达中国北京公司。

这一天,他所供职的这家131年历史的著名影像产品巨头,传出正考虑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柯达已聘请了以处理破产案闻名的律师事务所琼斯德易。柯达股价随即狂跌54%,至每股78美分,处于38年来最低点;随后评级机构惠誉和穆迪也将柯达债务的评级下调至“垃圾级”。

罗平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从微博上看到这一消息后,他意识到10年来一直踉跄跌落的东家似乎“燃烧殆尽”了。

对很多人来说,伊士曼·柯达(Eastman Kodak Company)能够生存如此长时间已经是一个奇迹。近年来,柯达并未失去卓越的声誉,只是被遗忘了,丧失了任何被讨论的价值——生死问题是个例外,柯达陷入一种更可怕的命运。

12个小时后,柯达发表声明称,聘请琼斯德易律师事务所“只是为了满足公司所需要完成的各项义务,公司本身没有提交破产保护申请的意图”。柯达同时声称,仍在寻求变现专利以维持现金流。

无论如何,那个属于传统胶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在数码相机尚未普及的20世纪,柯达是全球家喻户晓的黄色巨人,一度占据了全球市场的2/3份额。但现在,没人要用胶卷了,谁还需要柯达呢?

被数码浪潮甩在身后的柯达已回天乏术。 (东方IC/图)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茜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0)


回复

2013-12-16

这是一个失败案例,也许不久就会出现在商学院的教科书上,只有果断而睿智的领导者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很难说,这个时代,今天你是成功者,明天就难说了

回复

2013-12-16

对技术革命反应迟钝招致了灾难性后果,别了柯达。

回复

2012-01-19

固步自封,终将被时代潮流淹没。只可惜垠灭了多少回忆!

回复

2011-10-20

柯达的案例太经典了,迈错了步伐下错了注。可问题是如何能让企业避免这种循环?几乎是不可能,尤其是对大企业而言。

回复

2011-10-19

变革。无论是人还是物,都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然最终都会被淘汰。

回复

2011-10-19

成功也是一种包袱!

回复

2011-10-18

我刚买了它的空白光盘

回复

2011-10-18

反正是美国的,我也没啥情感,看看笑话而已

回复

2011-10-18

反正是美国的,我也没啥情感,看看笑话而已

回复

2011-10-18

创新是永久的生命力!!

回复

2011-10-18

当断则断,长远目光,柯达给了很好的启示

回复

2011-10-17

市场经济时代啊,技术不改革,不紧跟市场就会被淘汰,适者生存,柯达或许正如编者所说成为商学院里经典的失败案例。

回复

2011-10-17

有些伤感啊

回复

2011-10-16

柯达已经成功的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科技,造就了柯达, 同时 ,也毁灭了柯达

回复

2011-10-16

很好的启发!公司如此,人同样如此!不断与时俱进,才是硬道理

回复

2011-10-16

没有跟上时代的公司有很多,原来语音通话的巨头AT

回复

2011-10-16

在胶卷的签到本上,写下名字,就够了。

回复

2011-10-16

跟不上潮流, 死掉那是自然. 新陈代谢, 没什么好说的.

回复

2011-10-16

过去的业绩是成绩,但是也可能是包袱

回复

2011-10-16

转变才是生存之道,好文,或许过几个星期还真会出现在商科教学书中,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