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一个中国,“多史”教育
一个“中国史”的大框架下,容纳多个不同视角,且使其彼此对话。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孙璐
一个“中国史”的大框架下,容纳多个不同视角,且使其彼此对话
我曾教过几位维吾尔族学生。老实说,这几位同学的成绩并不好,几次补考都未通过,不管问什么,他们的答卷通常都是抄几句政治口号,如是数次,使我感到他们另有一重心结没有打开。后来从另外一位老师那儿,听到他们的一个解释:“你们教的都是汉人的历史,不是我们的历史,有什么意思?”当时并没有跟这几位同学做过深入交流,现在想来非常后悔。这篇小文也许算是一个事后的补救。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这位维吾尔族同学的抱怨并不只是少数几人的误会。蒙古族作家席慕蓉也曾说,在她所读到的中国历史课本中,“不论是‘匈奴’、‘突厥’、‘回鹘’,还是‘蒙古’,好像都是单独和片段的存在”,成为被隐藏起来的历史的“背面”。她特别提到,有次在台北故宫看到出售的拨浪鼓上印着忽必烈的头像,一经拨动,小鼓槌就打在忽必烈的脸上,“我慌乱已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方亚
成王败寇的历史读来也没啥意思,何时学校摒除政党,历史才能还原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