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溢油事故追踪之五:渤海溢油,人祸所致

肇事者是在偷换概念,还是另有他因?为何一再封堵,却屡现新溢油点?七部委联合调查组将给出怎样的事故调查报告?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渤海溢油人为因素特征逐渐浮现。

责任编辑:曹海东 实习生 胡清

肇事者是在偷换概念,还是另有他因?为何一再封堵,却屡现新溢油点?七部委联合调查组将给出怎样的事故调查报告?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渤海溢油人为因素特征逐渐浮现。

8月31日“大限”已至。溢油近三个月后,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最大海上油气田溢油事故的调查结果即将公布,作业者康菲、合作方中海油和国家海洋局牵头的七部委联合调查组之间,进入了攻防角力的最后阶段。

如果康菲不能按时“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联合调查组将采取更严厉的措施。至于究竟是何举措,国家海洋局拒绝透露。

截至8月29日,康菲称“溢油源已被永久封堵……康菲计划8月底前完成所有剩余油基泥浆的清理”。

似乎已经到了最后时刻,但真相还在逐渐抽丝剥茧中:监管者怀疑,肇事者以清理完C平台附近海底油基泥浆为封堵溢油源的做法是偷换概念,而C平台事故亦有较多证据指向为海底溢油,而非单纯的“井涌、侧漏”。在海洋石油地质专家和油井工程专家枯燥的技术分析中,B、C平台事故的人为特征逐渐浮现。

七部委联合调查组督促康菲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 (CFP/图)

B、C平台事故皆人为

8月29日,西南石油大学教授陈平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提出了“冷静分析蓬莱19-3溢油事故”的观点。陈平为油气井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南方周末记者几次联系陈平未果。

据陈平的分析,蓬莱19-3油田,其油藏分布在地层内的多个层位,且油藏层深浅不一。若分层注水,难以实现,遂采取综合注水——统一由注水井向地层全面注水。但不同油藏层的压力不一,不加区分的注水,可能会使某些油藏层压力过大,从而连通海底断层。B平台的事故很可能即在此列。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事故调查组一位核心成员透露,6月事故发生不久后,康菲曾表示B平台溢油前渤海曾发生过海底地震,有将事故原因归结为“自然原因”的企图。7月底,康菲网站上一条海底探测技术的术语解释中,再度出现了“B平台的现象实际上是一个自然发生的现象”。南方周末记者致电康菲询问后,这一说法随即被删除。

随后针对B溢油点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