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逃出你的肖申克(2)
我们之所以强烈地依赖于通过亲身体验一个负性事件来学习,是因为我们平常的决策与判断强烈地依赖于情绪系统的输出。这种依赖使得理性的证据在强烈的情绪面前显得孱弱。
为什么一定要亲身经历后才能明白?
(二)亲身经历了就一定明白吗?
1. 很傻很天真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一个太傻太天真的系统——我们碰了一鼻子灰后往往会选择放弃自己的做法。然而撞了南墙并不一定意味着做法不对,可能只是时运不济。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并不代表你的过程就错了。
有人勤奋学习却发现中学同学撞大运成暴发户了或者找了个好老公,于是得到悲观结论说学习没啥用。可以想见,如果他因此就改变做法,整天等着机遇降临,也可能会一败涂地。同样,结果正确也并不代表方法就一定正确。在金融市场里面这样的情况尤其显著,让大猩猩来选择股票也有运气好的时候(《黑天鹅》[1]),如果大势利好则更是如此。但难道这就代表所用的方法是正确的了吗?客观的做法是:看重过程,而不是看重单次的结果——因为再好的过程也可能会偶尔失利,但从长远来统计,好的过程总体上必然导致更好的结果。(《别做正常的傻瓜》[2]第12章:“抓住老鼠的一定是好猫吗——结果偏见”对此有介绍。)
2. 认知偏差。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系统的认知偏见:我们经常对事物作出错误的解释和归因(即便自己是亲历者),有时甚至反而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李笑来老师曾经讲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我的教练臂围是43厘米,几乎和常人的大腿一般粗。有一次他告诉我他练习的诀窍——握哑铃的时候,一定要把手掌边缘贴到靠体侧的那一个哑铃片上。这样的话,哑铃的另外一端将自然地向外翻转一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王茜
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并不代表你的过程就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