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内忧

6月初,45名学生缺席高考引发热议,南科大的改革再受关注。但另一场一直存在于南科大内部的激烈争论,却被忽视——作为中国高考改革的探路者,改革的现实路径,到底应该如何走?

责任编辑:曹筠武 李梁 实习生 刘星 蚁畅

编者按:6月初,45名学生缺席高考引发热议,南科大的改革再受关注。但另一场一直存在于南科大内部的激烈争论,却被忽视——作为中国高考改革的探路者,改革的现实路径,到底应该如何走?

南方周末推出这组报道,以南科大教改争议为标本,解剖南科大在中国特殊国情中的改革路径之困。我们敬佩改革者的勇气和担当,但我们也认为,改革的方法论同样重要。我们期待为政者的宽容、社会各界的耐心,以及改革者之间的求同存异和相互扶持,能够让南科大改革获得更大的空间,走出更从容的步伐,为中国高教改革做出更有价值的探索。

基于在中科大当了10年校长的经验,朱清时认为,自己为南科大选择的道路适合中国国情。但在办学理念和策略上,从香港科技大学邀请而来的核心筹建团队与朱清时存在严重分歧,合作以港科大团队退出而结束。

朱清时是一个战略家,但可能还需要一个战术上能够配合的人。“朱校长也很难,我很同情他”。

自2011年3月开学开始,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一直处于舆论关注的中心。6月初45名学生缺席高考,更引起社会各方的热烈讨论。

但在媒体的热议中,一件波澜不惊的事情被忽略了——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在内的4名协助创办南科大的香港科技大学教师,在开学前后,便已先后离开了南科大。

人们还记得,志在为中国高教改革探路的南科大,在创校之初,明确把香港科技大学作为改革的模板和方向。2010年,在港科大与南科大签订的合作协议框架下,李晓原等3位对高教改革怀有浓重情结的教授,来到南科大协助筹建工作。

面对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几位港大老师并不掩饰,他们是带着失望离开的。在这场悄无声息的离开背后,隐含着一场内部的激烈争论——南科大的办学策略和路径,筹备工作进展的缓慢,应何时开始招生等等,都受到他们的强烈质疑。

朱清时曾把南科大的创建比喻成建一所世界一流的别墅,“那么从每一块砖头开始,你都要按照世界一流的标准来选择。”目前,这所尚在搭建之中的“别墅”,已经迅速接纳了第一批“住客”——首届教改实验班的45名学生。然而,作为关键的“砖头”的教师团队,却仍在招募中。目前的授课教师,仅有两人为全职聘任,其余皆为兼职。

而吴家玮及该校教授李晓原、李泽湘、励建书都认为,南科大的一些做法违背教育规律。这几名从2010年春天开始前来协助南科大办学的老师,坚持认为在正式招生、开学之前,必须将教师团队、培养方案、管理规范等全部制定完备。“你不能还没有设计图纸就开工建设什么一流别墅,更不能别墅还没建好就让‘住客&rs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13)


回复

2013-05-27

或许朱世清本人并不是一个好的校长人选,其在中科大并未见有所建树,多这把年纪了业绩平平(当然是从全球同行来看),其使用的还是老招数,去利用关系拉院士当招牌(中国好多院士本身水平就有问题,真心搞学术少),顶多再办一个南方中科大。所以即使排除体制原因,南科大一开始就错了,注定不会有好结果

回复

2013-02-23

中国教育真正的问题是什么,真正的问题是初级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严重脱节。真正的问题是大量的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低水平的应付考试上。真正的问题是初级教育没有为学生提供一个如何规划职业发展,如何根据自我兴趣、优势去向一个专业方向上拓展这样的一个平台。真正的问题是高等教育开设了大量的垃圾专业还要求报考这些专业的学生不能另选专业。真正的问题是中国大量的学生由于对大学及专业信息不对称了解,而误选了专业、学校,更要命的是这些学生选择后还不能更改,导致他们四年都在读着一个自我毫无兴趣的专业。当然真正的问题是中国的教育管的过死,培养的人才是流水线作业,这就像工厂生产的标准产品。 我强烈建议,取消高考,至少高考不能分数占比过高,不然这些学生都把时间用在应付考试上了。 我还强烈建议,在初高中阶段引进大学的一些学生课程作为选修课,而这些选修课他们可以作为学生们的兴趣、专业方向发展,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学生就知道自己的兴趣、专长在哪儿,就知道大学时该申请什么专业,什么学校,同时给高校更多招生自主权,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就可以做好初级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过渡。 而教育部做什么呢,变成教育监管单位,委托第三方每年定期对各高校测评,测评不达标的利用媒体、法律、舆论等手段给予通报、批评、严重者给予法律打击。

回复

2013-02-23

南科大对教育的改革是什么?是去行政化?,但是我搞不明白,既然是去行政化,怎么还有市委组织部公开招聘正局级副校长?南科大口口声声要去除行政化,可在这无奈的情况下还是要行政化低头?这简直就是一种讽刺,建设一流的硬件,引进哪些所谓的院士来兼职,这无疑挂着羊头卖狗肉,要改革什么,要改革的是中国教育知识分子的精神,改革是整个中国的精神,思想,一个南科大行么?如果不行,那就NO吧,这有点类似清王朝当时的洋务运动哟,或者维新变法呢?可这两场运动都没能改革当时中国真正的问题。

回复

2012-10-30

赞一个

2011-06-24

发扬教授治校是高校改革的一大难题也是一大挑战,南科大有政府支持是很好的,但是办大学不是说搞就能搞的,有钱就不缺硬件,但是有钱可能会缺人才,所以当务之急是如何用自己独特的教学办学理念来吸引人才。其实我建议不要去费尽心思去挖老的,已经成名的人士。应该去寻求一批名士之后,那些年轻有为的,学术和创新能力强的年轻人,让他们与南科大共成长。而且这样的年轻人对于南科大的改革和发展的帮助会是相当显著的。多年后,这批年轻人成了南科大的基石,奠定了全新的高校模式,何愁不会有更好的发展?

回复

2012-06-16

有激情的人会越来越多

2012-06-16

屁话

回复

2012-06-16

屁话

2011-06-23

如果这次南科大的改革失败了,我们可真会成为世界公认的笑柄,这更对中国教育是莫大的悲剧,十年之内恐怕再没有人敢挑教改的大旗。有中国政府和那些古老的知识分子的顽固阻挠,教改那真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古有十年磨一剑之说,中国的孩子却还要在十年内铸一柄犁继续耕耘。 社会责任的缺失让中国的改革和进步步履维艰,鼠目寸光的中国人与其说是目光短浅,其实就是自私自利。更可悲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成就的一大批无论是知识还是财富都占优势的社会精英们,从来不觉得自己会有什么责任担当,更多的沦为权力和金钱的奴隶。文化观念的懦弱,中国人只要有一口馒头吃就会觉得一切很妥当,我们甚至从不知道权利是什么概念,更别谈维护自己的权利。 以本次南方科技大学倡导的大学教育的改革为例,中国人对于这一次关系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似乎是熟视无睹。改革甚至演变为一场作秀。谁都清楚三十年中国教育没有培养出真正有创造力的适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国际化人才,谁都知道行政化是教育必须要跨过的一道屏障,教育要成功就必须要去行政化。可是,知道了又能怎么样?我们对这一切已经麻木了。

回复

2012-05-18

作为从大学里走出来的我,深知现在大学里面的腐败与不足。朱校长是教育的开拓者。支持南科大,支持朱校长。如果可以,我希望加入南科大,成为其中的一员

回复

2012-02-06

转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勇气可嘉!在中国教育日需改革的时期,需要的就是敢于尝试的领头羊。不实践永远得不到真理所在,不尝试改变永远也找不到最好的出入所在。探索之路必定艰难、曲折,在此路上一定要避免盲目、避免急于求成,改革绝不是朝夕之功,希望南科大可以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下去!

回复

2011-06-25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勇气可嘉!在中国教育日需改革的时期,需要的就是敢于尝试的领头羊。不实践永远得不到真理所在,不尝试改变永远也找不到最好的出入所在。探索之路必定艰难、曲折,在此路上一定要避免盲目、避免急于求成,改革绝不是朝夕之功,希望南科大可以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下去!

回复

2011-06-24

发扬教授治校是高校改革的一大难题也是一大挑战,南科大有政府支持是很好的,但是办大学不是说搞就能搞的,有钱就不缺硬件,但是有钱可能会缺人才,所以当务之急是如何用自己独特的教学办学理念来吸引人才。其实我建议不要去费尽心思去挖老的,已经成名的人士。应该去寻求一批名士之后,那些年轻有为的,学术和创新能力强的年轻人,让他们与南科大共成长。而且这样的年轻人对于南科大的改革和发展的帮助会是相当显著的。多年后,这批年轻人成了南科大的基石,奠定了全新的高校模式,何愁不会有更好的发展?

回复

2011-06-23

为我们的那些有可能的学生找条路吧,现在的大学,会让很多憧憬过或正在憧憬中的学子失望的,十几年的梦一旦破碎,他们要如何重新站起来啊!

回复

2011-06-23

每一次改革都会压力重重,但愿南科大早日突出重围,成为中国高校的先锋。

回复

2011-06-23

教育的作用是什么?教育就是使得一般人活得知识和技能,成为人才,立足并服务于社会。抢人才,在基础设施之类的都没有准备好之前,只不过是祸害了一批人才苗子而已吧。这样的教育是传统的大陆教育,如果还要根据“国情”沿袭,要改革做什么?

回复

2011-06-23

南科大肯定坚持不住。没有好的办学理念,什么都是试试,谁家的孩子愿意让你试试啊??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有几个四年让你糟蹋?

回复

2011-06-23

如果这次南科大的改革失败了,我们可真会成为世界公认的笑柄,这更对中国教育是莫大的悲剧,十年之内恐怕再没有人敢挑教改的大旗。有中国政府和那些古老的知识分子的顽固阻挠,教改那真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古有十年磨一剑之说,中国的孩子却还要在十年内铸一柄犁继续耕耘。 社会责任的缺失让中国的改革和进步步履维艰,鼠目寸光的中国人与其说是目光短浅,其实就是自私自利。更可悲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成就的一大批无论是知识还是财富都占优势的社会精英们,从来不觉得自己会有什么责任担当,更多的沦为权力和金钱的奴隶。文化观念的懦弱,中国人只要有一口馒头吃就会觉得一切很妥当,我们甚至从不知道权利是什么概念,更别谈维护自己的权利。 以本次南方科技大学倡导的大学教育的改革为例,中国人对于这一次关系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似乎是熟视无睹。改革甚至演变为一场作秀。谁都清楚三十年中国教育没有培养出真正有创造力的适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国际化人才,谁都知道行政化是教育必须要跨过的一道屏障,教育要成功就必须要去行政化。可是,知道了又能怎么样?我们对这一切已经麻木了。

回复

2011-06-23

南科大宣扬的口号确实不是推动中国教育进步。高考是中国教育公平的唯一体现,还要加以否定,朱校长到底要把中国引向何处?说到教育,改革是绝大部分人的心声,但是朱校长怎么要来否定高考。教育不公平,在政府、人大、政协虽有提及,但都没有解释,民众也不知其真实含义。我所知道的一个教育不公平的实例是研究生招生。研究生招生中,在国家统考中又夹有学校自主出题考试,学校自主出题考试与国家统考同时进行,然后在分数、录取上并入国家统考系列。当然学校自主出题考试不是开放的,有指标限制,要领导批。就算国家统考上线了,没有关系的还是不能读研究生,因为在统考后,每个学校的学院又要进行面试,150分呀,很大的一个比例。国家统考分加上面试分,才构成录取的凭据。面试的操作空间太大了,有关系的就能拿一个很高的分数,没关系的可能拿很低的分数,一下子把差距拿得很开。一斑可见全貌,因此中国的教育完全特权化了,市场化了。再拿大学的老师来说吧,除了工资之外的钱,全部以项目申请方式出现,项目申请成功,就拿到了钱,就万事大吉,就成功了。实施项目基本上是走形式,用不着花力气。项目申请,要么有关系,要么使劲请客送礼,否则就徒劳。依据行政权利的高低,掌握国家资源的多少,以及关系和活动能力的大小,来瓜分项目。底层的很多老师,没有项目,收入低微。大学的副教授,年薪5万多一点,去掉保险、税收等大概4.5万左右。拿现在的物价水平,简直是杯水车薪。因此无法专心教学,只好去谋取第2职业,第3职业,赚一点点劳力钱,稍作改观。因此教育改革应该是思考如何来构造一个让绝大多数老师能够静心和专心教育工作的平台和环境,如何构思一个保持教师队伍活力的游戏规则,淘汰差的教师,接纳优秀人才进教师队伍。

回复

2011-06-23

佩服朱校长,教育乃国之根本,可想而知阻力有多大。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避实就虚,这种策略还是比较好,退让不代表退步,特殊情况下,以退为进。

fidelshi
回复

fidelshi

2011-06-22

好吧,南科大要与世界所有学校不同。

回复

2011-06-22

希望朱校长在借鉴十年校长经验的基础上,真正将南科大的教学与管理做到创新,

回复

2011-06-21

我以为,朱校长和港方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港方是在理论的应然层面上的正确,朱校长是在中特国情下曲折实践的正确,整体上是这个国度的悲哀。...理论很好,但在这样的土地上从一开始就会被压制甚至扼杀,它必须换上别的什么马甲以适应这样的所谓国情,然后再试试有无可能实践理论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