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那个令人悲伤的夜晚
十年前的中国似乎很平静,而人们对他的悼念却是发自于心。大家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账、一杆秤。
“65329999”。
1997年2月19日晚11时许,路透社驻中国首席记者马珍的传呼机显示出这串数字。这是让马珍心跳加速的数字。它蕴藏着一个秘密。
对新闻记者来说,这个传呼极端重要,其含义是“邓小平去世”,只有发信息的“知情人士”和马珍两人知道。
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前,另一串数字出现在传呼机上———来自另一位知情人士,含义依然是“邓小平逝世”。
“只有我们知道打传呼的人是谁,他们彼此也不认识。”马珍的同事林洸耀说,他立即回电话核实消息。
与此同时,马珍的电话响了,来电者是位高级别官员,说话简单而含蓄:“别睡觉了,今晚要出大事。”
从三个不同渠道的消息,印证了一个当年全世界最重大的新闻。
最后时刻
1996年12月12日,邓小平没有像往常一样按时起床。对这位生活规
“65329999”。
1997年2月19日晚11时许,路透社驻中国首席记者马珍的传呼机显示出这串数字。这是让马珍心跳加速的数字。它蕴藏着一个秘密。
对新闻记者来说,这个传呼极端重要,其含义是“邓小平去世”,只有发信息的“知情人士”和马珍两人知道。
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前,另一串数字出现在传呼机上———来自另一位知情人士,含义依然是“邓小平逝世”。
“只有我们知道打传呼的人是谁,他们彼此也不认识。”马珍的同事林洸耀说,他立即回电话核实消息。
与此同时,马珍的电话响了,来电者是位高级别官员,说话简单而含蓄:“别睡觉了,今晚要出大事。”
从三个不同渠道的消息,印证了一个当年全世界最重大的新闻。
最后时刻
1996年12月12日,邓小平没有像往常一样按时起床。对这位生活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