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评:先天缺陷,后天受限?
国家环保部近期公布了2009年度环评机构抽查结果,75家环评机构中有30家机构出现质量或管理问题,不合格比例高达40%。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 朱红军 助理编辑 袁端端
2010年7月,安徽巢湖再度爆发蓝藻 (CFP/图)
40%不合格率背后
国家环保部近期公布了2009年度环评机构抽查结果,20个省(自治区)的75家环评机构中,30家机构出现质量或管理问题,不合格比例高达40%。其中违规违法情节最恶劣的江西、吉林、湖北、云南等四省的四家环评机构被取消环评资质。
云南路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一。环保部指责该公司对一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质量较差;多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由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主持编制;未按时填报年度业绩”。
难逃嫌疑的是,该公司竟是一环境在线监测仪器设备在昆明销售的总代理。“因被取消了环评资质,我们业务肯定受到了影响。”该公司一人士事后诉苦道。
而比环评机构失范更普遍的现实是,环评机制的失位。8月16日环保部一日通报两则环境违规事件,神东煤炭分公司大柳塔煤矿未经环保审核擅自扩大产能,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公司一座1200立方米高炉擅自动工建设并擅自投产,均属典型的“先上车,后补票”,视环评程序于无物,置环评机构于虚设。
综观中国环境治理的历次“风暴”,譬如2005年元旦,叫停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等三十余家大型企业违法开工项目,2007年,启用“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LF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