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迁都:发乎民间,止乎民间
即使迁都不可能实施,但仅仅考虑和规划迁都的信号,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资源向北京过度集中的趋势,从而缓解其严重的城市病。
责任编辑:朱红军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北京“惊天大堵”再次引发迁都说
“即使迁都不可能实施,但仅仅考虑和规划迁都的信号,相信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资源向北京过度集中的趋势,从而缓解北京严重的城市病。”
9月27日,北京国贸桥下车流拥堵,这已是北京常态。 (CFP/图)
“惊天大堵”
一次被媒体称为北京交通史上最严重的堵车,再次唤醒了人们对迁都的议论和记忆。
9月17日,中秋节前的星期五当晚,一场细雨让长安街东西双向堵车,继而蔓延至143条路段严重堵车,北京市交管局路况实时显示图几乎通盘红色。次日北京媒体给出了“惊天大堵”的标题。
当晚,央视《新闻1+1》直播中,白岩松用上了“令人崩溃”,“睹不忍惨”的字眼,称其可以在北京堵车史上记下一笔。
迁都的民间情绪再度被激发。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理事陈宝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提迁都话题,他说,北京“首堵”已成常态,似乎不迁都已经很难改变城市的路况。网友纷纷支持,这注定又是一场夹杂着对于北京交通状况无奈的情绪表达。
其实,早在1980年,首都经贸大学教授汪平就提出过迁都一说,希望将首都迁出北京。此后数年,缺水、沙尘暴频袭北京。2000年2月22日,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以整版篇幅刊登青年建筑学者方可的文章《北京城会被迫迁都吗?》,尖锐指出:“精华日遭蚕食,京城‘撑’破在即”,这是难得一见的呈现在官方媒体上的对迁都的回应。
沙尘暴过后的这年5月,朱镕基总理在视察浑善达克沙地时挥笔写下了“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行”十六个大字,勒石为证,当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wangq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