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不至于除了仇恨之外,什么也不存在——专访
王康认为,迁都重庆从根本上改变了重庆的命运,让这座城市有了悲剧与浪漫的性格。王康把抗战定义为这座城市的“契约”,注定了这座山城的不平庸。
责任编辑:平客 实习生 赵大伟
像中国这样一个民族,归根结蒂,只能凭依自己的智慧、德性和力量自救自尊自强。企图仰仗任何一个国家(即或是真正的友邦)的善意、调解、援助、恩赐,都几乎无一例外地使中国饱尝失望和挫折。
——王康
抗战期间,重庆做了八年半的中国战时首都,时间是从1937年11月到1946年5月。从1940年到1949年,历时九年,重庆也曾是中国的陪都。
1994年,重庆学者王康成立了一家“赔钱干大事”的文化公司,公司的名字干脆就叫“陪都”,王康的“野心”是想让世人更深入地了解抗战时期的重庆。
公司成立第二年,王康拍了九集电视纪录片《陪都重庆》。片中,他采访了东北作家端木蕻良,一提起重庆,老作家顿时老泪纵横,说:“重庆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对我影响极深。”抗战期间,端木蕻良流亡重庆,曾在那里任教。那时,不少文人聚集这个战时首都,著名的“二流堂”就是当时重庆文人圈子之一。
此后,王康与多家电视台合作拍摄纪录片,其中涉及重庆抗战的有《卢作孚》、《重庆大轰炸》等。王康搜集了大量重庆本地和日本历史学者的研究资料,并进行了甄别、考据。制作、拍摄《重庆大轰炸》期间,他捕捉到许多重庆大轰炸的历史背景及鲜为人知的细节。王康发现,那些死去的平民和这段历史一起,被人们迅速遗忘了。尸骨大都被丢到荒地里,再也找不到什么遗址了,重庆人约定俗成把那片荒地叫作“万人坑”。
王康也曾计划出版中国抗战陪都丛书、陪都重庆图典,多年来他一直强调重庆历史记忆的重要性,他曾建议在重庆江北做一个几十米至一百米的凯旋门式的纪念型浮雕,建立重庆大轰炸广场,纪念亡者,祈祷和平。
王康认为,迁都重庆从根本上改变了重庆的命运,让这座城市有了悲剧与浪漫的性格。王康把抗战定义为这座城市的“契约”,注定了这座山城的不平庸。
王康
大学生不知道重庆是中国抗战时的首都
南方周末:重庆抗战八年作为陪都的历史在人们的记忆中比较模糊,那八年中有哪些是不应该被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