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潜伏”了,有的“冬眠”了 官员财产申报制试点地方探索

“我们没说不做了,也没说要继续。”在湘潭市纪委,一位湘潭市的官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责任编辑:李梁 马昌博 郭力 资讯 陈斌 实习生 雷磊

编者按:近日,官员财产公示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本报记者走访湖南浏阳、湘乡等试水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地方,探寻这一源自西方法治社会的反腐利器,在中国地方现实政治土壤中的生存状态和制度变异。

浏阳和湘乡纪委官员,都曾担心媒体的过分苛责,可能将新生事物“扼杀在摇篮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对记者说,外界的批评,可能成为反对改革的借口,而反对者主要来自“内部和它的上层”。

与被公示的干部一样,浏阳、湘乡、慈溪等地探索干部财产申报的试验,同样是置自身于众目睽睽之下,上下、内外的压力不言自明。 (CFP/图)

没说停,也没说继续

“阿勒泰廉政网”上的公示栏信息,依旧停留在2009年2月。

“谁说我们试点结束了?”7月19日,面对南方周末记者的询问,湘潭市纪委一位领导反问。

2009年11月,湖南湘潭市下属的县级市湘乡,一举公布市委、政府、人大、政协一把手在内的9名市委常委,以及公检法主要领导等69名正、副县级干部的住房情况,被认为是目前最彻底的财产公示。而湘潭市纪委正是这一改革的操刀者。

湖南湘乡69名官员的住房情况在公示一个月后撤了下来,至今半年过去,尚没有后续的动作。

自2009年2月新疆阿勒泰地区在全国首先公开当地官员的财产之后,浙江慈溪,湖南浏阳和湘乡等地纷纷加入探索行列。南方周末记者调查采访发现,有的试点仍在继续,但选择躲避舆论关注,有的试点则陷入“冬眠”状态。“我们没说不做了,也没说要继续。”在湘潭市纪委,一位湘潭市的官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湘潭市纪委一位官员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住房公示的做法后来没有坚持下来,也没有推广。本报记者向包括湘潭市纪委主要领导在内的多位官员正面求证,结果都是不置可否。

“我们还没来得及写总结。”湘乡市纪委常委方永红说,她表示不便发表意见,因为处级干部管理权限在湘潭市,试点由湘潭市纪委主导。

此前,新华网和《三湘都市报》的报道说,湘潭属于中纪委的试点,它将官员住房信息公开的试点任务,交给了其下属的县级市湘乡。经手此事的湘潭市纪委党风室主任崔旺表示,相关材料已经上报上级纪委,但目前不宜公开。

湘潭市纪委婉拒了本报记者进一步采访的要求。“我们是按上级纪委的要求进行探索性工作,一切听从上级组织的安排。”湘潭市纪委书记彭雁峰给记者发来短信解释说。

在遥远的新疆阿勒泰地区,推行官员财产公示一年多后,“阿勒泰廉政网”上的公示栏信息,依旧停留在2009年2月。不过记者也发现,惟有该地的公示信息,一直没有从网站上撤除。

当初主持这一改革的阿勒泰纪委书记吴伟平,在去年8月因积劳成疾去世。

对于吴伟平去世之后,阿勒泰这一改革的未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