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严打”:能像过去一样打吗?
此番全国“严打”,原因是什么,手段和措施和以往几次“严打”有何不同?社会对严打思维有何疑虑?
责任编辑:李梁 郭力 马昌博 资讯 陈斌 实习生 胡嘉欣
在记忆中渐行渐远的“严打”,6月中旬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此番全国“严打”,原因是什么,手段和措施和以往几次“严打”有何不同?社会对严打思维有何疑虑?
有学者认为,“严打”只是公安部门的工作部署,很难威胁到检察院、法院的依法起诉和依法审判,不过,一些地方打黑风暴中的“公检法联合办案”,以及各地 “打黑除恶”行动中政法委牵头,表明这种看法过于乐观。
检察院、法院对公安的“严打”行为制约很有限,尤其是在公安厅长、局长兼任政法委领导的地方。 (CFP/图)
6月中旬,公安部宣布,在全国开展7个月的“严打”行动,锁定的重点为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涉枪涉暴犯罪、黑恶势力犯罪等。此前,各地频发的幼儿园血案、法官被刺等案件,刺激着公众敏感而脆弱的神经。
中国自1978年进行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恶化的社会治安状况,在1983年、1996年和2001年已经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严打”。公安部这次全方位的行动,意味着第四次“严打”已经展开。此番全国“严打”原因是什么?措施有何不同?社会有哪些疑虑?
为何“严打”
从公安部发布的信息来看,群众安全感下降是“严打”的重要原因。
今年上半年,从福建南平到江苏泰州,短短数月,杀童案频发,以至于公安系统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校园安保。从20年前的不需要家长接送孩子,到现在校车接送、配备刀叉、保安巡逻,甚至民警驻校,社会治安状况的变化可见一斑。
近段时间以来,另一个受威胁的群体是公务员。直接接触群众的公务员最容易成为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牺牲者。6月份,湖南永州发生的3名法官被枪杀的事件,令许多地方法院纷纷加强安保。
相当多的数据和事件显示,今年以来,公安系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治安压力。公安部发言人武和平在回应杀童案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王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