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状元套子里的人

多年来究竟是谁将高考状元装进了套子?谁比状元自己更在乎这个标签?谁是最后留在这个套子里的人?

责任编辑:沈颖

这么多年,究竟是谁将高考状元装进了套子?谁比状元自己更在乎这个标签?谁是最后留在这个套子里的人?

一味以竞争标准去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猫逮耗子,我们只是追求比别人逮得多逮得快,却忘记了为什么要逮耗子。”

“以我现在的价值观,让我重新去考一次高考,绝不会成为状元,”莫思多,这个被高考体制鉴定为最优秀的人说,“这一切其实没什么意义。”

(梁伟驰/图)

莫思多,目前定居瑞士,她曾以创历史纪录的文科最高分665分成为1998年重庆市乃至全国文科状元。数学满分。她的分数之高后来者无人超过。她几乎是高考史上的一个神话。

12年前的6月末,重庆北碚,小女孩莫思多在街头久久踯躅,不愿回家。她的家里,父亲正陪同专程赶来的当地电视台记者焦急地等候。

令父亲惊讶的是,女儿竟然不愿意接受采访。看着姗姗回家的女儿,脸上挂着一副无所谓的表情,他有些生气。

而多年以后,回望那一幕,这个别人眼里的“最成功者”,一直拒绝被放入这套价值评价体系之中,拒绝进入“高考状元”这个外表华美的套子。

一份2009年出炉的调查报告成为社会争议的焦点。编制者称,“调查表明大部分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他们当中大多数没能成为各行业的‘顶尖人才’”。

这份报告传递的“高考状元理应成为职场成功者”的社会情绪让曾经的高考状元刘进很不舒服,“高考状元其实也是平常人;我们只是抓住了一次机遇,社会没有权力把‘优秀’的紧箍咒套在我身上。”他甚至认为,这是一种仇智心理。

在莫思多看来,那个结论本身的假设就错了,“高考状元为什么就一定要成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莫思多觉得,调查报告用一个排名来评判成功与否,其逻辑其实和高考无异。拿这样一个小概率的身份因素去衡量一个人是否杰出,“没有意义”——“也许他根本就没有参加考试,也许他根本不喜欢这个考试,也许他适应的那个考试跟这个考试的规则已经不一样了。”

并不是所有的高考状元都能轻易摆脱社会强制赋予的那个“优秀”的紧箍咒。

刘进曾为一个高考状元难过——1979年湖北状元蒋国兵2008年在多伦多自杀。刘进曾开车路过蒋自杀的那座桥,泪水情不自禁就流了下来;在他看来,蒋或许就是因为戴上了社会强制赋予的“必须要优秀”的紧箍咒而不快乐,最终因为不快乐而离开。

这么多年,究竟是谁将高考状元装进了套子?究竟是谁比状元自己更在乎状元这个标签?一个状元如何才能挣脱社会塑造的这个套子?谁是最后留在这个套子里的人?

套里乾坤

1998年9月,顶着“全国高考文科状元”的光环,莫思多进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获得高考状元专项奖学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06)


卍我欲成仙卍
回复

卍我欲成仙卍

2013-11-23

没有资格怀疑曾经的榜样,但大学本科毕业证没有一本二本之分。

回复

2013-05-07

装在套子里的人

回复

2012-04-18

还有多少人没有跳出这个套子?

回复

2010-07-13

了解的越多,越对这个国家失望!

回复

2010-07-13

学校里,至少还有老师为你主持公道;进入社会后,社会评价没有标准答案。

回复

2010-07-08

没必要去迎合别人的价值观。虽然你会被认为是异类,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只有自己在乎的人才会伤害自己。虚荣就是毒药,带你陷入泥潭。

回复

2010-07-04

“为什么被这个教育体系证明是最优秀的人,却丧失了选择自己生活的能力和勇气?”

回复

2010-07-04

现行的教育制度,是把大学设定为改变社会层级的一道门;为此而生的高考,执行的是社会分层的功能,而不是塑造一个人,只是在一味以竞争标准去评价一个人的价值,“黑猫白猫,逮着耗子就是好猫,我们只是追求比别人逮得多逮得快,却忘记了为什么要逮耗子。” 现实的问题是:他连划分社会等级的功能都没有了。你还炒他干嘛?

回复

2010-07-04

状元不是封建社会才有的吗? 我们的社会主义难道倒退了?

回复

2010-07-04

状元不是封建社会才有的吗? 我们的社会主义难道倒退了?

回复

2010-07-02

人生是一段一段的..但你走在现在一段而总是以过去那一段引以为豪,这有什么伟大了不起可言...

回复

2010-07-02

sjdf20评论于1小时前 我也是所谓的状元,某个人口大省的地区文科状元。十几年前的县级中学复读生,不读书没出路。文中提到的那个北大宣讲团有个就是我们那儿的。 移民了。没标榜自己爱国,好像也没人指望你爱国。这国你有资格爱么?农村户口进城上学都得多交钱,上大学一样交学费。你既然都承认这是万恶的国度,为什么不理解别人的离开呢?虚荣心人皆有之,没有倒不正常了。心灵的灾难都是自己造成的么?那教育体制呢?政治经济体制呢?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哪个我们?如何静下心来为国家做事儿,你告诉我?上大学为的就是不当贱民,不过修理地球的日子,为什么还要回到偏远地区去?难道是自虐狂?你愿意受苦么?那么受一辈子无谓的苦呢?被村干部乡领导折磨呢?你不知道中国的现实么?在死面前大家平等,但这并不能否认别人还有生的选择。我们培养的就是考试机器,现行体制弄不出独立人格。 你说错了,现行的体制目的就在于磨灭独立人格和思想,把人变成机器就说明教育成功了

回复

2010-07-02

这也是现在有那么多想移民的原因吧

回复

2010-07-02

“状元”曲解了“优秀”的定义

回复

2010-07-0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进入社会或者随着人生体验的增加,会发现生活并不总是朝着你想的方向发展。什么叫成功?问心无愧就叫成功。

回复

2010-07-01

人们希望最好的东西一直保持下去,就像要求每一个高考状元都成为职场的顶尖人物,这不就是人们思想的“惯性”吗?

回复

2010-07-01

或许,我们还要很久很久才能去改变一点点?

回复

2010-07-01

有多少不是富二代,官二代的孩子,需要这个社会分层的工具,来给自已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我们班有人可以从早晨七点早读开始,一下子坐到晚上十点放学。除了中午吃饭,都不离开座位。 总是说高考的弊端,说不要考试机器。但大多数人脱离那个环境之后,都会恢复被压抑的本性的。 高校扩张的厉害,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但还是有那么多孩子单纯的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创造美好未来。 高考状元就是他们目标的极致。 毕竟考到那个分数,是你挑学校,而在是学校挑你。这对僧多粥少的学子们是一个多大的诱惑力。在这个还有人为了高考分数不理想而跳楼的社会里可想而知。 与其批判炒作状元,不如试图了解人们对状元需求的土壤。 然后力所能及的改变这一悲哀的状况。 这比随便找一个加入资本主义,并且已经不再需要这个头衔的曾经状元骂曾经给她带来莫大荣誉的社会制度要实用的多。

prhjiajie
回复

prhjiajie

2010-06-30

莫思多。。。确实不能想的太多。。一深思的话,你就会发现所有的事情背后都隐藏的另外的意义。。。。

123d11
回复

123d11

2010-06-30

12年前的7月末吧,那时6月末还没有开始高考。高考是7月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