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面对精英移民
在中国大陆之前,印度、新加坡和台湾都曾经历社会中坚阶层大流失
责任编辑:曹筠武 实习生 胡嘉欣
中国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陆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国际移民,其中不乏作为社会中坚的精英阶层,通过留学、技术移民或投资移民等方式移居海外,大多前往欧美澳加等西方发达国家。
人们不禁产生疑问:这些高素质人才往往都是耗费了本地社会十余年,甚至数十年的资源才培育出的精英,恰是当下稀缺的人力资本,如此轻易就流失海外,中国怎么办?其实,早在我们遇到这个问题之前,亚洲的不少后发国家和地区也都经受过类似的困扰。
后发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经历
在中国大陆之前,印度、新加坡和台湾都曾经历社会中坚阶层大流失
说到中国在亚洲的邻居,首先要把视线投向印度。
大英帝国在南亚次大陆漫长的殖民历史,为印度留下了全套英文教育的传统。尽管难免带有南亚口音,英校出身的印度学生仍能直接与西方人沟通,听说读写都不成问题。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印度学生直接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数理、财会、商贸、管理、医学等等专业课程,这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与西方社会接轨。加上海外印度人社群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跨国移民网络很自然地将大量印度青年才俊送往西方社会。
从1960年代开始,印度社会也曾为人才外流而感到忧虑,甚至有人提议应对这类移民征税,以弥补本地社会的公共资源流失。不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逐渐意识到,移居海外的留学生和专业人士尽管远离故土,但是却没有中断与家乡的联系和互动,并且不断为印度本土及其国际形象输送价值。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印裔移民的侨汇多年来占据全球侨汇排行的榜首;海外印籍印裔学者和专业人士每年都为印度国内机构带来众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王怜花
155****5395
中国的医疗费相对美国是很低的,不光如此其他方面中国也没有如此不堪,你这太偏颇了,建议你去美国呆上几年,这样会有更多的认识(不滑稽)
小时候听说中国的许多精英人才流失海外,特别不理解,觉得他们太不爱国了,现在长大了,终于体会到他们的感受,在中国活着的代价太大了,高房价,高医疗费,各种有毒食品,劣质医药品,办点事没关系没钱根本想都别想,贪污腐败的政府官员,丧失职业道德的医生……任何一点都让我对中国的现状失望之极,我所热爱的国家不应该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