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富士康员工的自杀“魔咒”

参与调研的心理学家认为,富士康员工自杀多数由心理疾病造成。

责任编辑:傅剑锋 实习生 吴城华

参与调研的心理学家认为,富士康员工自杀多数由心理疾病造成。但亦有社会学者指出,新生代打工者实际收入远不如父辈,又缺乏回到农村的退路,他们的焦虑无助是自杀增加的深层原因。工厂要建立员工心理关怀机制,政府更应提供对新生代打工者的制度关怀。

这是富士康员工在进餐,富士康园区每平方公里有十几万人,虽人海茫茫,工人与工人之间却是“熟悉的陌生人” (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图)

“魔咒”与心理疾病相关

在25岁的卢新自杀约30个小时之前,三名20岁上下的青年,相约在台州市的一处街心花园服毒。两人死亡。

在卢新自杀五天之后,他的同事、已处在家长照顾之中的许昌姑娘祝晨明从所住的宿舍楼跳楼身亡。

在更大的视野里即可发现,死亡的魔咒并不只在诅咒着“郭台铭的紫禁城”。

为了阻击接二连三出现的跳楼事件,富士康从四月上旬开始“花钱买信息”:任何职工只要发现身边的同事情绪异常,便可通知心理医师或者部门主管。若情况属实,公司奖励200元。

截至5月10日,这场“人民战争”让富士康卫生部发现了二十余例情绪异常者。其中已经患有较重精神疾病的,在家属同意后,送进了深圳康宁医院;另一些情绪异常但无需住院治疗的,则由家属陪伴回到了老家。“但我们觉得很挫败。”刘坤说。让富士康感觉挫败的是5月6日凌晨4点30分的卢新跳楼事件。可是,刘坤尚未从6日的挫败中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0)


回复

2012-02-26

···

回复

2010-10-06

现实生活因超物质,所以没有发现精神的空虚依旧会导致死亡,所以在努力让钱包鼓起来的时候也别别忘了心情和情绪!

回复

2010-09-25

没看明白啊,还是哥哥你也没搞明白啊,要是还是迷,你直说啊,一堆的车轱辘话,看的我晕乎乎的

回复

2010-05-13

他们为什么不交流? 不信任?

回复

2010-05-13

你能破解,你是刚从魔法学校毕业的吧

回复

2010-05-13

我是南方周末的忠实读者,我喜欢南方周末,因为它真实,敏锐,深刻。5月13日的南方周末报道显示南周记者为调查富士康系列自杀真相,派实习记者潜伏富士康28天。在当今这种浮躁的社会风气下,南周这种求真求实的精神,踏踏实实的作风实在令人感佩!关键是政府要加强监管,切实保障工人权益,不要让人沦为机器的奴隶

回复

2010-05-13

南方 你好

回复

2010-05-13

我是南方周末的忠实读者,我喜欢南方周末,因为它真实,敏锐,深刻。5月13日的南方周末报道显示南周记者为调查富士康系列自杀真相,派实习记者潜伏富士康28天。在当今这种浮躁的社会风气下,南周这种求真求实的精神,踏踏实实的作风实在令人感佩!但同时,读完报道后,报道的肤浅与无关痛痒实在让我很失望很遗憾,“自杀之谜”还是“谜”,也许记实习者需要磨练?

回复

2010-05-13

人和人之间,即使是同住在一个宿舍里,也不知道彼此的名字,更何况能够了解其他的情况。人本来是社会的“动物”,需要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在这样一个30万人之庞大的群体中,人和人之间竟然冷漠得和机器一样,真是令人悲哀啊。富士康也需要进行反思,一个企业不能仅仅是一个“生产”的基地,更要有点人文的气息,毕竟人不是机器。同时富士康的“连环跳”,确实暴露的也是我们社会的问题,如今,我们只剩下拼命挣钱的份了,为房子,为车,为娶媳妇,有谁还愿意静下来听一听另外一个心灵的倾诉?

回复

2010-05-13

你去试试不跳楼才怪,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去 他 嘛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