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的民主细节】表决器上的民主——全国人大代表们投票的逻辑与说“不”的进程

1988年3月28日,第一张反对票在全国人代会上出现。来自台湾代表团的代表黄顺兴走到话筒前,大声说:“我反对!”“我不能跟你说我今年投了什么票。”

责任编辑:马昌博 郭力 李梁 实习生 王芳军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全国 “两会”落下帷幕。这场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盛宴,给我们留下什么?

南方周末本期“两会”专题,关心的不是关于“两会”的宏大叙事,而是回到“两会”中的种种细节,回到投票、议案、辩论,甚至“出家人”在“两会”上如何参政议政……这些是“两会”上细小而重要的环节,值得回顾和审视。

这些就是“‘两会’的民主细节”

无论媒体与公众多么关注会议进程中热闹的讨论报告、激辩观点,代表参会最重要的落脚点便是投票表决。

1988年3月28日,第一张反对票在全国人代会上出现。来自台湾代表团的代表黄顺兴走到话筒前,大声说:“我反对!”

“我不能跟你说我今年投了什么票。”全国人大代表邸瑛琪虽不愿透露投票具体情况,但他对今年的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很不满意。

“如果大家都不敢发表不同的意见的话,那么这个表决也就没什么意义了。”四川团全国人大代表王明雯说,更多代表的代表意识和民主意识在增强。

今年全国人代会上,最高法院的工作报告公布表决结果时,人民大会堂里的近3000名人大代表议论起来。56岁的全国人大代表王品胜看了一眼电子记票牌,479票反对。

身为全国劳模的王品胜说自己对最高法的工作报告也有意见。来北京开会之前,他找了很多当地群众了解情况,“有些案子压得时间太长了。”王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次来北京开会,王品胜还带了两个案件寻找解决途径。

即便如此,全国人大代表王品胜还是对最高法院的工作报告投了赞成票。“不管怎么说,法院工作很辛苦。”王品胜说。无论媒体与公众多么关注会议进程中热闹的讨论报告、激辩观点,王品胜参会的最重要的落脚点都是投票表决。

从鼓掌、举手、无记名投票,及至如今越发普及的电子表决,在全国“两会”近60年的进程中,表决方式的演进变迁见证了中国民主法制的行进。而包括王品胜在内的约5000名代表、委员,在表决器上的一念之间,也成为中国式民主的写照。

投票:为什么赞成或反对?

相比而言,王品胜在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