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大师” 中科院院士朱清时解读“钱学森之问”

什么是大学精神?就是大学里的人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如果你到麻省理工学院去看,你去的时候发现大家崇尚的就是学术卓越,都憋了劲去竞争做到最好。

责任编辑:傅剑锋 实习生 林春挺

什么是大学精神?就是大学里的人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如果你到麻省理工学院去看,你去的时候发现大家崇尚的就是学术卓越,都憋了劲去竞争做到最好。

现在大学最大的毛病,就是现在都追求官位了,官位就是地位,因为在大学里你只要是官位高了什么东西都有了。

大家时间都花在(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这就是学术界的衰退,这种状况还谈什么诺贝尔奖呢?

我当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之初是大学扩招的时候(我没有扩招),受到很大压力。这是因为大家都忘了最基本的东西了,教师队伍没有加强,你多了一倍学生等于你有效内涵就稀释了一半,不可能保持原来的教学水平。

学校有一个规模效应,并不是你按比例放大就好,而是有一个大小规模效应。

朱清时,中科院院士,现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图/CFP

没有崇尚学术卓越的大学精神,就培养不出大师

南方周末
刚刚故去的科学泰斗钱学森向温总理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教育界引起广泛讨论,您怎样看“钱学森之问”?

朱清时:温总理最早提起钱先生对中国教育的这个忧虑,其实是2006年在中南海召开的教育座谈会上,这个会议我也参加了。

我在中国科技大学干了十年,“钱学森之问”也是我一直想搞清楚的。中国教育投资已经很大,人也很多了,师生比起民国时期多了几百倍。但是,现在基本没有民国时期那些大师,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梅兰芳这样的演员等。

钱学森就讲过,加州理工大学风气让他深深难忘,在那里如果有人要做一个报告,很快就会有其他人想以更新的东西超过他。

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现代大学学术机构一定要有这种气氛。这个东西看不见,但是你可以感觉出来,大家崇尚什么,尊重什么,追求什么。

我当校长以前是搞科学研究的,1998年当校长的时候意气风发,那个时候我们就感到了中国教育不行,当时就想着教育改革。

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三个阶段,现在我觉得这个问题认识比较清楚了。

南方周末:这应该就是你在中科大十年校长生涯中的反思和总结吧?

朱清时:是的。我在国外工作很多年,回来一看,我们大学里课程设置极其落伍,教材也很陈旧,老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有很多老师就是照着书说一遍,学生懂不懂他也无所谓。

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麻省理工学院就不许用PPT文件,老师得写板书,这是符合认识规律的。我回来以后发现大家很浮躁,都用PPT文件,讲课讲得学生都坐“飞机”了,效果极差。

我刚担任校长时,带了六七个人到美国欧洲访问多所一流大学,把它们的课程表收集起来,每节课程的教科书也收集起来。然后回来就宣传我们要改革我们的课程设置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28)


LUCAS
回复

LUCAS

2020-12-01

韩寒被招安了😂

2010-01-16

我始终认为教育改革是个政治改革,民主改革一块进行的。因为如果这个国家不民主,不自由,但是教育行业却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独立思想为己任,培养出来的都是韩寒,那么,在现有体制下,执政者的末日也就到了。 我不相信,真的没有解决之道,真的没有懂教育的,只不过,当权者不愿意去改革罢了。

回复

2014-02-04

我认为这和时代风尚,中国如今商业化气氛太浓分不开。在国外,人们听到“终身教授”,第一反应是敬仰。在国内,人们第一反应是终身教授收入高吗?当金钱成为第一目标,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时,能指望学术研究走得远吗?在市场化的今天,有多少高级知识分子耐得住寂寞,压力磨得成大师呢?

回复

2013-07-30

这边报道很好,我深受启发!

回复

2013-07-30

钱学森有什么问的,当年不也是他证明了亩产可以几万斤粮食吗?

回复

2013-04-05

在这个所谓考研就是考英语,在这个学校教师忙着提升行政级别,在这个大学都忙着卖给权贵学位的教育体制下,中国大师不可能会多!~~

回复

2013-04-03

钱老当年在科大讲课时也是让学生坐飞机上天落不了地,学生听不懂,钱老还很得意,看我水平高吧。美国大学的教授们挖空了心思追求所谓的卓越也不过是在高级杂志上多发两篇垃圾一样的论文而已,好让自己赶紧成了“终身”就可以优哉游哉了,并不是求知欲望的驱使。大学在全世界的范围里早就都泛滥发展的不知自己想干什么,想要什么,目标在哪里,意义在何处,为什么要办,为什么要学,为什么要教,为什么要搞那不知何来,不知所终的所谓科研。现在还能不能找到一个以追求知识为乐趣的大学?恐怕很难,这不仅是我们中国的问题,大家都一样。朱时清折腾出的深圳科技大搞不好还不如现在已经有的大学,纯粹是没事找事,除了制造出一大堆麻烦,招惹来沸沸扬扬的口舌,热闹喧嚣过后留下的只能是一地鸡毛,聊供人饭后谈资而已。大学现在都是战场,所有参与者他们要的不是知识,知识只不过是搏斗的武器,他们要虏获尽量多的战利品,而这些战利品中不包含任何知识或学问,天下皆然。

回复

2012-07-22

一群愚蠢的人,用脑子想想吧,教育出大师会“威胁”统治者,因为大师是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人,那样的教育绝对不会出现,你们懂吗,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刘师培、鲁迅,这样的人再也不会出现,

回复

2012-07-09

这才是大学的本质,原来的大学教育扼杀了学生们创意的思考

回复

2011-12-19

1

回复

2011-11-03

从浮躁到服造

回复

2011-06-12

有一个 疑惑,为什么南科大的学生才“罢”完高考 ,朱校长就高调亮相了???

回复

2011-01-03

现在受中国教育压迫的学生, 该怎么办?

回复

2011-01-02

中国的教育制度确实需要改革了,但大多数人都知道这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已经接受了十几年应试教育的中国大学生再培养创新能力就很难了,因此要想改革中国的教育制度就要从学前教育开始,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虽然这也有困难,但我相信,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回复

2010-12-28

文明上网,登录发言

回复

2010-07-05

为何培养不出来,连暑假都不让自己的孩子好好休息——自己思考,2010年浙江乐清市重点学校又要开始热了!因为听说学校以为学期时间不够用,所以要抓紧时间补习,现在的教育教育人到最后违反了教育的本质——发散的思考,现在的教育的人出来只会一种思考的模式,我也是其中一受害者!又加上不给孩子们一个让自己接触各样事物的机会——暑假,硬生生的将两个月时间拿走了一半!学校真为孩子好?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学率!跟学生有关系?没有多少!

回复

2010-01-24

说得太好了,应该让朱院士去当教育部长,主管全国的教育

回复

2010-01-23

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喜欢顺民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领导喜欢做“父母官” 父母喜欢将孩子管得严严的 老百姓也喜欢“随大流” 学术上最重要的怀疑和创造 从根子上就先天不足 加上盛世帝国的河蟹文化横扫当代中国 有几个人相信能出大师啊 当然,跑到国外的不算

回复

2010-01-23

一方水土一 方人,不是早有人问为什么国人没得诺贝尔的吗??

回复

2010-01-21

教育已经偏里了应该有的方向 教育是教如何学习。不是把把人变成程序 那不是大师,是机器

回复

2010-01-19

党风即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