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生死劫

中国自行车协会表示,参与电摩新国标制定的单位不具有代表性,缺乏公信力,不具备普遍服从性,是强势利益集团利用标准设置技术壁垒和准入壁垒

责任编辑:朱红军 曹海东 实习生 郭海燕

中国自行车协会表示,参与电摩新国标制定的单位不具有代表性,缺乏公信力,不具备普遍服从性,是强势利益集团利用标准设置技术壁垒和准入壁垒

“把墙砌到了家门口”

留给为中国1.2亿辆电动自行车“正名”的时间只剩20天。

20天后,2010年元旦开始,国家《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下称电摩新国标)正式实施。按照这一标准,明年电动自行车将变为电动摩托车,从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行列。

这意味着全国的1.2亿辆电动自行车将身份不明。这也意味着如果今后电动自行车上路,需要和开汽车一样考驾照、上牌、买保险,然后进入机动车道行驶。

“你说哪个骑电动自行车的老百姓敢跟机动车抢道,这岂不是拿命开玩笑?”江苏新日电动车公司董事长张崇舜说。

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电摩新国标的两项关键数据——最高设计时速大于20公里/小时,整车重量大于40公斤——把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电动自行车定义为了轻便电动摩托车或电动摩托车。

电动自行车行业将此评价为,好比紧贴着人家的大门砌了一堵墙。

中国自行车协会副理事长陆金龙认为,电摩新国标是对10年前的电动自行车标准的无缝对接,完全不给电动自行车创新和发展的空间。也就是说,无论市场有怎样的需求,电动自行车只能按照10年前的标准,想突破不可能。

1999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颁布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其中,“最高时速不超过20公里,整车质量(重量)不大于40公斤”的规定一直沿用至今。“中国电动车第一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