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文革”都成历史了,还要让人沉重多久啊

一部乍看非常不张艺谋的张艺谋电影,89分钟的惊悚悬疑加嬉皮笑脸,3分钟的二人转加大秧歌,小沈阳加佟湘玉加孙红雷,张艺谋加科恩兄弟。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王华

三枪,两命,一家面馆。歇了三年的张家铺子,一开张,就弄出个这。既不是“文革”年代的“山楂树”,也不是抗日年代的“十三钗”。“三枪”没朝没代,讲的是误会和担当。一部乍看非常不张艺谋的张艺谋电影,89分钟的惊悚悬疑加嬉皮笑脸,3分钟的二人转加大秧歌,小沈阳加佟湘玉加孙红雷,张艺谋加科恩兄弟。

25年前,拍了《黄土地》的张艺谋在戛纳电影节上看到了科恩兄弟的处女作《血迷宫》,没字幕没翻译,愣是看明白了。25年后,那套“埋尸”的影像,和阴差阳错的故事,突然想起来了,兴头头买来版权,拍成了《三岔口》似的《三枪拍案惊奇》。

纽约大学导演系毕业的女儿回国实习,帮着张艺谋剪了“三枪”的第一道。“她剪的是个意思,”张艺谋说,“后来我就不再熬夜了,交给她剪,几乎全程都是。不到一个星期就剪完了。以往粗剪的时候没一个有导演意识的人来帮你。”张艺谋承认,自己其实不太主张让女儿入这个江湖。

“三枪”公映的两周前,南方周末记者在新画面公司采访了张艺谋。

张艺谋电影先前都是放“张艺谋档”,“三枪”却赶的是“贺岁档”。“应该来凑热闹。”张艺谋说,“把这个档期做熟、做透,进而延展其他的档期,也是一大快事。你有这个资源,为什么不去弄它?这是很实话实说的,在中国导演当中,享有资源优势的人并不多。”

一个“腿发软”的小男人,九成九都不担当,最后一刻连滚带爬地担当了,还是一个错误,致命的错误 图/《三枪拍案惊奇》提供

张艺谋总结这次“搞笑”的经验,就像养了一群马,它必定在笑点上分了上中下三等 图/《三枪拍案惊奇》提供

“我手上没什么剧本”

南方周末:为什么会改编科恩兄弟的电影?大家很难把你们联系在一起。

张艺谋:奥运之后,我手上没什么剧本。说起来别人都不信,实际上是剧本荒,实际上是等米下锅。别人都以为我在做奥运会的三年当中会攒了一堆剧本,其实完全不是。

现在电视剧下手非常快,稍微有个眉目的作家、小说,噼里哐啷都抢,所以就很难抓。过了春节以后,我坐着想,25年前看过《血迷宫》,科恩兄弟的作品嘛,都很喜欢。也算是一粉丝了。我重新拿那个碟再看,然后又重新联络版权。

南方周末:《血迷宫》版权是多少?

张艺谋:具体多少钱我不知道。它是分两步,第一步,你要付版权费,第二步,它要全球票房提成,这很厉害。人家当年是花80万美金拍的,现在可不那么算账,也许觉得我现在拍能卖钱吧,所以要全球票房提成。

南方周末:《血迷宫》有什么东西让你25年也不能忘的?

张艺谋: 我印象中最深的是所谓的误会,在你眼前发生的阴差阳错。主人公埋人那一套影像和那个“埋错了”,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南方周末:但“三枪”跟科恩的风格其实又有不同。

张艺谋:对。我最早想按照《血迷宫》的风格做一个冷峻这种类型的电影。我想放在什么朝代呢?自由一点的话就放在古代,只做一个中国故事。张伟平提议,要不就用小沈阳。我当时觉得对不上套,差不多想了一个星期,觉得既然是做贺岁档,也不用免俗了。就给本山打了电话。

《三枪拍案惊奇》就是一个很快上马的东西,没有太多地经过深思熟虑。当导演的就有这个愿望,先干活,我也不把这种奥运会后的复出当回事,慌慌张张地这么上了。

南方周末:如果不提《血迷宫》,观众可能会觉得“三枪”是一个纯粹的中国故事。你也有意地去勾连《三言二拍》?

张艺谋:对。我是有意识地也找用《三言二拍》做一个引导,让人觉得是一个中式的故事。找小沈阳这种笑星来演,也可以发挥他的长项,就是所谓的“娘娘腔”、“小男人”不能担当,其实最后是一个“小男人担当”的故事——但鼓足勇气担当一把还担当错了,这也是一种荒诞。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发挥了我某种黑色幽默的长项。

举例来说,孙红雷比它原作的那个俗俗的私家侦探要有趣,非常缜密的一个人,没有犯过任何错误。但实际上,当他再翻回来,找烟袋的时候,看到了小沈阳拉完屎了留下的烟盒包,他必定要犯这个错误,因为那就是巧合。所以就比较好玩嘛。

我其实把它当《三岔口》了:上场门,下场门,你方登罢我上场,你来我往,你进我出,像个走马灯的循环,故意把它浓缩在一个环境中。这实际上已经是中国古典戏曲的结构了,浓缩了误会关系,加强了它的阴差阳错和一种巧合。你会觉得是一种命运感,人左右不了,电影里的每个人都在犯错误,而且无法避免。

◎确实已经很难拿第五代过去的观念和要求来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59)


回复

2010-01-15

中国社会的主题很明显很明显,但是在文艺作品里,尤其在电影里被无限的忽略了,都搞一些超现实的东西,这就像家里死人了还要强颜欢笑一样。不是说超现实的东西不好,只是在当前的现实下根本触动不了人的神经,票房可以炒起来,可以养活一帮人,但是艺术越来越娱乐化。搞这个产业的人不敢做严肃的东西,还乎悠观众也不要做严肃的思考,最好大家一起乐,谁笑的最开心,谁就最适应这个时代!

回复

2010-01-14

“文革”成为历史了吗?张先生大概是漂亮电影拍多了,或者不大关心现实。希望他这份天真是发自肺腑。

回复

2010-01-14

日本人是不是也可以这么说?南京大屠杀已经成为历史了,你们还要纠结多久啊

回复

2010-01-14

有人说是个大好事呀,多少人制造这个场还要花大钱。不要太得意忘形

回复

2009-12-16

我从头到尾看的 还是觉得不错 至少让我笑了十多次 艺术家对自己的东西永远可以自圆其说,商业也好,艺术也罢 我还是佩服老谋子图变的勇气的 真正的大片 好片离不开市场 更少不了运作 张艺谋比别人牛的地方就在于他的改变 在中国电影市场上 他吃了很多螃蟹

回复

2009-12-16

趋炎附势,粉饰太平,真是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这些戏子现在生活富足,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回复

2009-12-16

一位优秀的导演

回复

2009-12-16

谢谢张大导让我看到了《血迷宫》这么经典的电影。 谢谢您!

回复

2009-12-16

你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改变,我们中国人几乎从“文革”的阴霾中走出来了。 老谋子这话真叫人失望! 这个民族真的从“文革”的阴霾中走出来了吗?走向哪里了?真是民间俗语说的“贵人多忘事”!

回复

2009-12-16

不深刻反省历史,吸取教训,以后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回复

2009-12-16

哥,别困惑了,就一个字,俗。 电影学院那么多新人,您就洗洗脚安歇吧!

回复

2009-12-16

周杰伦火了之后,吐字不清的唱腔就成了时尚;周星驰火了之后,下流恶搞就登了大雅。不是讲他们不行,而是讲这个时代病了,大家都难得去创新,一个一个拾人牙慧,今年贺岁片再无生命力。

回复

2009-12-15

我不喜欢看~

回复

2009-12-15

老谋子又拍电影了,肯定又要被拍砖了,这是一定的。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不管他拍出什么样的电影,都要被人骂,因为他太有名了,太有影响力了嘛。 南方周末的读者都是严肃型的读者,所以对于商业片,肯定是要骂的。 我就不明白了,人和人沟通怎么就那么难,怎么你们只会骂。 当然,也许了写完了这几句什么都不是的话之后,也会被人拍吧。说我怎么会老谋子说好话?当然也许不会,因为我不出名嘛。 哈哈。

回复

2009-12-15

好坚强啊,老张!

回复

2009-12-14

希望南方周末以后不要替谁做这种软广告

回复

2009-12-14

啥意思标题啊

回复

2009-12-14

题文不合啊!不过老谋子的《活着》确实不错,可惜现在难有这样的作品了…

回复

2009-12-14

从前老子最赞张艺谋,现在个逼的投诚了,连老子的境界都不如

回复

2009-12-14

老实说我就是不太喜欢小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