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玉的三个“药方”

刘道玉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兴衰的见证人。1980年代,他主政的武汉大学曾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战线上的深圳”

责任编辑:刘小磊

《创造教育概论》,33元

《创造思维方法训练》,36元

《大学生自我设计与创业》,32元

《创造教育新论》,38元

《创造:一流大学之魂》,48元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恢复高考的功臣

智效民:教育有问题,大学怎么办?是当代中国的一个热点问题。最近,武汉大学出版社推出刘道玉批判当代教育的五卷本《创造教育书系》,就全面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意见。

丁东:多年来,社会各界对教育议论纷纷。这些意见可以用“四个不满意”来概括,一是学生不满意,二是教师不满意,三是家长不满意,四是用人单位不满意。其中,有一方面的声音特别值得关注,那就是来自大学校长的批评。比如担任过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朱清时、担任过华中师大校长的章开沅、担任过南京大学副校长的董健,都发表了独立的批评意见。其中思考最深入、最广泛、最系统的就是担任过武汉大学校长的刘道玉。

智效民:刘先生今年76岁,从他的经历来看,几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兴衰的见证人。

丁东:这种判断基本上可以成立。刘先生1958年在武汉大学读完本科,又师从曾昭抡教授从事化学研究,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上世纪60年代,他被派到苏联留学,在中苏关系破裂后,成为闻名一时的“反修战士”。“文革”初期,他被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王任重提名为北京大学文化革命联络组组长,受到重用。但后来又沦为炮打中央“文革”的“黑炮手”,受到审查批斗。“文革”中大学刚刚恢复,他被任命为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还当选为中共十大代表。1977年4月,他担任教育部党组成员、高教司司长。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复出后,召开科教座谈会,他作为座谈会的组织者之一,曾建议来自武汉大学的教师查全性当面向邓小平建言,废除“文革”中实行的大学招生推荐制。于是邓小平当即决定恢复中断多年的高考制度。紧接着,他又参与了研究生制度的恢复工作。

智效民:恢复高考制度,是改革先声。在这方面,刘先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真是功不可没。

丁东:不仅如此。1981年,他被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当时年仅48岁。他主政武汉大学7年,其间曾提出“金牌精神”的办学理念,并试行了学分制、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