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审法官解密杭州飙车案

杭州飙车案主审法官潘波说,平时他对杭州的街头飙车也非常反感。但在审判期间,他称“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尽量不和亲戚朋友去讨论这个案子,担心影响公正的判断”。

责任编辑:傅剑锋 实习生 曾俊

杭州飙车案主审法官潘波说,平时他对杭州的街头飙车也非常反感。但在审判期间,他称“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尽量不和亲戚朋友去讨论这个案子,担心影响公正的判断”。

如果胡斌不上诉、检察院不抗诉,7月31日,杭州飙车青年胡斌被判3年有期徒刑的一审判决就将正式生效,围绕“70码”事件引发的种种争论将趋平息。

但现在,杭州市西湖区法院的法官们称“被莫名其妙地”卷入了一场风波。

因为网民发帖质疑受审时的胡斌,比受审前的胡斌胖,故怀疑系由他人调包。几天来,网民几乎打爆了西湖法院的电话,法院只得不断向外界辟谣。

右图为接受庭审的胡斌,他与左图中的人物“张礼礤”容貌相似。网友一度怀疑“张礼礤”顶替胡斌受审,后被证伪。  资料图片

张礼礤 资料图片

寻找“张礼礤”

大众的质疑发端于“复兴论坛”。

7月21日上午,有网民以“受审的飙车案主犯‘胡斌’竟是替身?看图!”为题在该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

网友贴出了胡斌案发前后的照片。照片中,庭审时的胡斌比案发前看起来明显胖了很多,仿佛一名害羞的中学生,与媒体之前发布的胡斌在事故现场时的照片看起来有点不像。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7)


回复

2009-08-03

别的不多说了,贴一个韩寒的博文: 今天,有人问我,在法庭上的这个人是不是胡斌?你和他有过一面之交,你应该出来说说,正因为只有一面之交,所以我的也只是一家之辞,我想,更有资格的是他的学校同学和朋友们。那么我就凭我仅有的一点点印象来说说我的判断 1:法庭这个人一定不是胡兵。 2:法庭上这个人不一定是胡斌。 3:如果一定是胡斌,那说明我的赛车生涯不是很乐观,连人都认不出了,哪还能认路啊。 4:法庭应该当庭宣判死刑立即执行,看看被告喊的第一句话,就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了。 5:如果是真胡斌,那我真是爱死这个国家了,关了两个月就这么胖了。看守所比外面的世界更养育人,胡斌进去,胡彦斌出来。 6:如果是假胡斌,那我也爱死这个国家了,真的一切都可以的,童话的王国。 7:如果有一天,突然出现有一些话不像是我说出来的,请大家一定要明辨。谢谢。

回复

2009-08-03

我想知道的是他以前已经超速超过50%,为什么驾照没有吊销啊。

回复

2009-08-03

法官我先知道的是:驾车你追我赶和飙车的区别是什么?

回复

2009-08-03

如果真有调包 法官也是牵扯其中 可信不?

回复

2009-08-01

人员限制60人有猫腻,审判程序应分一审二审。 。 多次前科记录,改装车,把马路当成赛车场,怎么不是危害公共安全罪呢?

回复

2009-07-31

很寒心!! 金钱加手段就。。。。 什么狗屁法律! 还有在路上飑车可能会停红灯吗???

回复

2009-07-31

这又是在考验我们的智商的时候了,东方卫视里的一个学者说的不错,在中国,只是在华东地区,南京的撞车案就是被危害社会公共治安罪定的罪,杭州的就是交通肇事罪,相距一两百里,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难道南京就是在跟世界接轨,杭州这个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难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就因为南京撞死了五个人,杭州的撞死了一个人,如果当时人行道上有两个人呢,五个人呢,十个人呢,道理谁都懂,看来中国的法律真的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了吗,社会公信力何在!!!!!!!!

回复

2009-07-31

如果不幸真是给网上流传的所言中,胡斌案是掉包用了替身,杭州市西湖区的公、检、法均有问题。

回复

2009-07-31

如果法律本身就是不完善的,那法院怎么判你都拿他没办法,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回复

2009-07-31

杀人一个,肇事而已

回复

2009-07-31

楼上的几位愤青会不会阅读?文章里法官已经解释了为什么不定危害公共安全罪: “我们最后定了过失犯罪的交通肇事罪名,而非主观故意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主要是考虑到几个因素。”潘波说,胡斌虽然此前有超速行车记录,但在本案中,“十多个路口,他遇红灯都能停。而他出事后的作为也表明,他主观上并无故意”。 你可以不同意法官的观点,但文章总得仔细读了再批判吧。

回复

2009-07-31

罪名应该是危害公共安全罪!而且要重判! 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回复

2009-07-31

撞车现场的是这个人吗? 搞笑了吧。 法官你就坚挺吧,越挺滚蛋越快!

回复

2009-07-31

法官是执行法律的人员,案件的审判要严格按法律规定,不能为案件影响重大而迎合社会民众喜恶和受害者家属的意愿超出法律作出判决,正确的判决不是靠受害者家属及民众的情绪来肯定的,民众的喜恶判断的是一种社会现象,法官作出判决审理的是个案,对审判长潘波顶住社会舆论的压力,还能公正判决的稳重的法官素质,我们应加以肯定。

回复

2009-07-31

除了钱还有什么?

回复

2009-07-31

南方周末也开始找拖儿了,什么刑辩律师,我做律师这么多年了,怎么也没见过那位大律师所谓的“浮肿”呀?

回复

2009-07-31

要是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光磨嘴皮子谁信,可悲,司法竟然沦丧到如此让人不可信的地步,这到底是谁的错????

回复

2009-07-30

富人的胜利。值得庆祝

回复

2009-07-30

富人的胜利。值得庆祝

回复

2009-07-30

金钱再次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