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外国研究有问题,中国的中国研究也有问题

中国一所颇有名望的大学,出版了一部颇被看好的《日本史》,我请东京大学一位研究中国的教授来发表其个人的评价。由于是熟人,他也没有办法回避,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才说,相当于日本中小学教材的水平

责任编辑:刘小磊

■治史者说

很少读报,一读往往吃惊。但看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近来读到朱玲的文章《近观东非》(《中华读书报》2009年7月8日),其中的一段话,让我不知道应该吃惊为是,还是不吃惊为是了:

不过,与非洲学者对中国的研究相比,中国学者对非洲的研究远远滞后。对方已经占有非常丰富的国际贸易以及中非经贸往来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政府的外交和经济政策、企业与个人行为对非洲经济的影响;而中方学者或是自说自话介绍中国经验,或是把政府、企业和个人行为混为一谈,把行为主体统称为“我们”,张口就是“我们”怎样,“我们”如何。结果往往给对方造成误解,例如将企业或个人的过失视作中国政府的政策。因此,配合中国外交战略,强化中非社会科学交流的关键,在于激励中国学者从全球化的视角学习和研究非洲。

我是研究中国历史的,也去过很少一些外国,已有与朱玲相同的感受,即中国对外国的研究似“远远滞后”于外国对中国的研究。但我去的是日本、英国、法国这些发达国家,且在他们最好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中作访问研究。法国从18世纪就有汉学的研究,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19世纪就设立了汉学教授,日本对中国的研究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