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删得掉的文字 删不掉的“秘密”

《口技》中的夫妻房事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同性恋,别说小孩子,“成年人都不能看的”......时隔十年后,当年的学生们才恍然大悟,自己的教科书曾被如此“花季护航”。

责任编辑:朱红军

“扒一扒”我们曾经的中学语文课本

编者按:三任中学教材编选者,首度揭开隐藏在语文课本中的长达半个世纪的“秘密”,这一秘密伴随并影响了80后整整一代人的成长与思想,也折射着所谓时代禁忌回归常识的变迁,以及教育理念的日渐透明和开放。

■《荷塘月色》中的“出浴的美人”显然是不符合的,“那个年代,女同志别说出浴了,就是露出肚脐都要受批判”。

■《口技》中的夫妻房事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同性恋,别说小孩子,“成年人都不能看的”。

■朱德的《母亲的回忆》入选初中课文时曾引起过争议,最后在请示中央有关部门后,获准改为《回忆我的母亲》。

■鲁迅的文章,“他的作品要能改的话,一篇文章要改上百处,这不就改坏了吗?所以,一字不改,就在文章下面做注释。”

■朱自清的《背影》,父子间的眷恋与愁绪遭到知识界批判,认为是“渲染小资产阶级颓废情调”。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年又是吃苹果又是和爱人散步的,太小资产阶级情调了,不够革命”。

■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抽红锡包烟漂白了屋子”和“三个月不下楼不梳头”,“这和1981年开始提倡的五讲四美太不搭调了”。

张之路至今还珍藏着《羚羊木雕》的原型作品,虽然他的原作在入选中学课本时已被删改 图/张涛

1950年代

1950年代

1970年代

1990年代

如果不是偶然翻阅《古本小说集成》,如果不是生于1980年代,拥有亿万青少年集体使用同一套中学语文课本的集体记忆,如果没有时代的变迁……网友“洞庭湖边的野草”(下文简称“洞庭”)、1266名跟帖者以及36万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就不会共同挖掘出这一雷人“秘密”。

“818(网络用语,扒一扒的意思)我们以前语文课本上被删改的文章吧!”——这篇由“洞庭”发出的网帖,迅速成为5月份天涯社区灌水量最多的热帖。“洞庭”发现,当年初一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口技》删除了“少儿不宜”的片段。

原来,在“妇人惊觉欠身”之后,“既而儿醒,大啼”之前,小两口其实还“嘿咻”了一番——“(妇人)摇其夫语猥亵事”“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

受此例鼓动,众网友旋即人肉搜索出更多被屏蔽的“限制级镜头”,初三课本节选自《红楼梦》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与薛蟠抢女人不成,反赔了性命的冯渊竟然是同性恋。被删除的片段说,“(冯渊)酷爱男风,不喜女色。这也是前生冤孽。”

还有,高一课本里,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时,曾将点缀于荷叶之间的白花喻为“刚出浴的美人”,采莲少女荡舟出湖,原来不是“载歌载舞”,而是唱着艳歌去的,歌中唱道:妖童媛女,荡舟心许……——这些轻度“涉黄”的细节也一并被剪除。

被删的并非全都“很黄很暴力”。初二课本中,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曾高度评价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可惜那样的时代不允许帝国主义代表享有如此正面的评价,只能是“别了,司徒雷登……”

这些被尘封的秘密,无不隐藏在1992年通过审查的九年义务教育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