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秘密花园”

在广州市人民公园西侧,南北两个公厕之间,约200米长的绿荫小径。他们用眼神寻找志同道合者。开放而又隐晦,直率而又暧昧。这就是人民公园同性恋聚集地,应该是广州乃至珠三角最大的同性恋聚集地

责任编辑:朱红军 实习生 周明太

“人民公园是人民的,同性恋为什么不能来呢?”

如同白先勇小说《孽子》描写那般:“在我们的王国里,只有黑夜,没有白天。天一亮,我们的王国便隐形起来了。”

人民公园里鲜为人知的方寸之地,见证了同志人群的自身变迁和分化,也见证了社会对这个特殊人群的艰难认同过程,现在,他们和他们的“王国”走到了分崩离析的节点。

这里是他们的“王国”,“臣民”都是男性,没有领土,只是一处精神家园。

他们的“王国”狭窄得可怜,在广州市人民公园西侧,南北两个公厕之间,约200米长的绿荫小径。一排排石凳旁,矗立着小叶榕、玉兰树,枝叶遮天,落下斑驳光影。他们用眼神寻找志同道合者。开放而又隐晦,直率而又暧昧。这就是人民公园同性恋聚集地,应该是广州乃至珠三角最大的同性恋聚集地。

他们管这样的地方叫“渔场”,钓“鱼”的场所,驻足于此的人,背后都有一段历史,他们藏起身世,改用“艺名”或昵称,在这儿寻找短暂或长久的快乐。

现在,“王国”走到了分崩离析的节点。

广州人民公园即景 图/资料图片

隐形岁月

一听到脚步声,如同受惊的麋鹿,迅速分开两头跑。

5月10日下午,老黄顺路去了人民公园。他在小道上转转,凝神瞧瞧下棋的、打牌的。走累了,坐在石凳上。

一名陌生的中年男人走到跟前笑了笑,老黄回应了一个微笑。他挨着他坐下,两人聊起家常,说说笑话。不远处的一些石凳上,也坐着成对男子。

这是“渔场”最常见的场景。在尖锐的世界之外,这儿没有家庭压力、同性禁忌。“放松”,是同性恋者提到最多的关键词。

50岁的老黄削瘦,至今未婚。他大部分时间蜗居家中照顾老母亲,伺候一日数餐,两天换洗一次尿湿的被褥。他觉得亏欠父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月前,他刚和同居3年的男性朋友分手,后者要结婚了,这也是他一开始就规劝的:“你是家里的独子,一定要结婚。”

2000年,老黄开始逛人民公园。这里是广州的历史地标,1918年,孙中山倡导建成市立第一公园,后改名为中央公园,1966年改成现名。1999年,公园拆除围墙,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也才真正扩大为同性恋聚集地,原因已经无法细究,但也只占了公园两百分之一的角落。

阿刚更早知道这个“渔场”。1987年,他“糊里糊涂”结婚第二年,有朋友告诉他,要认识更多朋友就去人民公园。是那种朋友吗?他问。是的。

那年,恰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9)


回复

2009-05-18

“我爱他,只不过他恰好是个男的。” 你喜欢吃苹果,我喜欢吃西瓜;我喜欢跑步,你不喜欢跑步。。。 你吃着苹果,坐在窗台前,看会儿书,觉得幸福;我跑跑步,口渴了包个大西瓜回来吃,我也觉得很高兴。。。 世界是由个体组成的,为什么要全部的人都一样呢? 总有个理由,让你选择苹果,让我选择西瓜,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不喜欢跑步,你知道我为什么选择西瓜吗? 可是,只有我们觉得自己过的很幸福,不就好了么? 可为什么有些人因为自己不喜欢跑步,就咒骂所有跑步的人呢? 听的人会伤心。。。 请牢记:善良。

回复

2009-05-18

我不赞成同性恋。但我还是为他们或她们能拥有一片这样小天地(哪怕这天地是如此的狭小和不稳定,并缺乏安全感)而欣慰。我的意思是,社会是多元的,人性又何尝不是如此。现代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可说是无孔不至让我们感同身受游刃有余,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小偷、AIDS、妓女、同性恋者等充斥我们的城市和我们的生活空间。如果你是理性的,你就不会漠视他们的存在,从某种角度上说,他们恰恰是另一个我们的自己是我们人性的另一面。进一步地,如果你还是宽容的,你就会更加正视他们的存在。我们可以洁身自好,可以在精神上高贵,可以选取自己心仪的高洁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们绝没有伤害他们尊严、破坏他们生活方式的权利。 而做到了这一点,我们也才可以真正问心无愧地说,我们的社会进步了!

回复

2009-05-18

我曾在东莞见过这样的“秘密花园”,只不过没有这么大而已。06年我在东莞的一个老镇石龙呆过一段时间,有天晚上去石龙老街边上的一个公园玩。公园中央一棵巨大的古樟被围了一个20多平方米的高台保护起来,台子约3米多高,两边有石邆上下。我登上去时,奇怪这个闹市般的公园竟有这样一个幽僻清净的所在。上面几个男人,年龄不等,或站或坐,都好奇地打量我。我在四周围栏边的石凳上坐下,不久就有人在我身边经过,轻轻的咳一声或做出其他引起我注意的动作,一旦与我的目光相遇,就微笑着不走。我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心里也有点紧张,没多久就起身离开了。 后来,别人告诉我,那是一个那样的场所。我没再上去过,但后来每次去公园都会远远地观察那里,确实发现了一些端的,一些男人有成对下来的,但更多的是一个人在前面,另一个远远地跟在后面,前面的那个不时回头看同伴跟上没有。这情景很似公园里那些以特殊的方式讨生活的女子,他们与谈好的一个男人去住所时基本上都是这样离开的。公园里有很多的治安,但似乎不干涉他们。不过有一天,可能是有领导来还是什么原因,大批的治安把那些在公园接异性客的女子赶得鸡飞鸭走,有两个治安拿着电棒冲上樟树台,大声地呵斥,上面的男人旋即做鸟兽散。.....散。......

回复

2009-05-17

社会应当学会包容这部分群体,世界上已有很多国家承认同性恋的合法性,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歧视是最大的罪过。

回复

2009-05-17

同性恋不是一种病态!

回复

2009-05-17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社会给予同志的空间太小了

回复

2009-05-17

对引起同性恋的生理、病理原因,国家应组织有关学科专家进行研究,找出预防同性恋的良方。毕竟,同性恋总算是一种不正常的人类现象吧?! 这样说简直让人笑掉大牙。同性恋群体在任何物种中都会存在。虽然是少数,虽然是违反传宗接代的所谓“正常现象”的,但是,存在就已经意味着自然对它的认可与宽容。 还是好好了解一下同性恋,再来反对吧。

回复

2009-05-17

相对于女同而言,很多男同是天生的,和基因有关,就想你生来是男是女一样。

回复

2009-05-16

没有人说同性恋不准去 但我的歧视态度不会改变,我不容忍同性恋 悖逆至极!!能立法斩杀就好了

回复

2009-05-16

表示尊重同性恋。

回复

2009-05-15

请不要让自己的口无遮拦给别人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回复

2009-05-15

读完这篇文章,估计对同性恋的印象更差了 很奇怪,阿强这样的同志名人也会配合记者写这样的文章 不知道记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但社会效果肯定不是好的 相对而言,南方周末南香红之前的两个男人的20年“婚姻” 倒是能让大家了解他们的不一样以及和异性恋一样的一面

回复

2009-05-15

同性恋其实在我国古代就有了,由于女的克制力,以及受社会舆论的压力大些,所以会觉得相对而言,女同性恋会少些。我觉得应该对同性恋予以接受,因为恋爱是个人的自由,而且没有危害他人。别忘了很多名人都是同性恋的,而且是对社会有贡献的呀。

回复

2009-05-15

同性恋是很正常的,不是他们的错并且他们也没错啊,他们需要的是认同与关心而不是歧视与白眼,社会的良知就体现在这里。

回复

2009-05-15

病态?苏格拉底,柏拉图,达芬奇,埃尔顿 约翰,米开朗基罗等等,都是病态?要怀着包容的心态看待他们。挺不容易的。

回复

2009-05-15

每个人都有“性”仰的自由,这也是人性化的一方面,不是吗?

回复

2009-05-15

恶心

回复

2009-05-15

同性恋有个聚集点这是好事,但是要想法避免异性恋“误入”,不然真的容易出糗啊。有一个朋友(中年男子)某天在公园里坐了坐,大概是误入聚集点了吧,有位男子过来坐在他身边,伸手抚摸他的大腿,吓得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朋友落荒而逃!这个确实是……大家不觉得很囧么?

回复

2009-05-15

也不怕同志们会给我恶评,但是还是要这么说,你们那种行为实在无法理解,但是有句不知道是不是真理的话:存在即合理,可是我实在看不出合理的地方所在!还是那句话,你们是不是真的有点变态???

回复

2009-05-15

任何时代和国家都有同性恋群体,这是社会正常的群体,虽然这与我们大多数人价值观不同,但仍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我们老师做过调查,除了性倾向,其实他们的生活是很正常的.有人说,我们每个人周围5米范围内都有一个爱滋病人或同性恋,其实这一切离我们很近.只是我们还没有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