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时代的知识网红:市场规律、商业逻辑与学术伦理

尽管专家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公众仍然应该认识到两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即在人类社会的知识总量不断膨胀、专业不断细分的时代,专家学者的可替代性不是越来越高,而是越来越低。

责任编辑:陈斌

近日,两则新闻引发热议。

其一是被多家媒体包装宣传为“高知识浓度”的某西安“美女导游”被多位历史学、考古学专家指出解说词充斥着诸如“兵马俑不戴头盔是在向始皇帝致敬”之类的低级错误,而类似“兵马俑没有女兵因为秦朝尊重女性”“秦朝女性杀死出轨丈夫无罪”之类的低级错误还同时存在误导公众的问题。

其二是某教培机构出身的带货主播在网络走红后,很快就像前文提到的“美女导游”一样,被专家学者指出其知识结构层次较浅,且错误较多。然而在一场官方主办的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直播活动中,该网红主播面对镜头侃侃而谈,而同时作为嘉宾参加这一活动的历史学、考古学专家却垂手立在一旁,只有为其发言作“补充”的份。

对于上述现象,一部分网民认为,权威媒体把一些网红、带货主播包装成“全才”“老百姓的专家”,有误导公众的危险。另一部分网民则认为,正是因为“庙堂之上”的专家长期以来“不说人话,不接地气”,才导致公众失去了对他们的信任,而网红们不仅掌握了与专家不相上下的知识结构,而且更亲近公众,更知道老百姓想什么、要什么,不想听什么,能听懂什么,完全可以取代一部分专家学者的职能,起到指导公众生活的作用。

现代社会不存在“全才”

在前现代社会,人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大多数局限于生活实践,缺乏形而上学的逻辑演绎,因此存在很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